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雠民(讎民)
亦作“讐民”。
(1).众民。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孙星衍 疏:“讎与稠声相近。文选·补亡诗注引《苍頡篇》云:‘稠,众也。’”一说应读作“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讎”义为匹。 孔 传:“敢以王之匹民百君子。治民者非一人,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2).敌方归附的庶民。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讐民在甸,夷隶在门。”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多士多方:“ 受 都去 洛 四百餘里, 召公 安得舍友民而远役讎民。”
《漢語大詞典》:闻化(聞化)
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张篁溪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 爪哇岛 之 华 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尠。”
《漢語大詞典》:注诚(注誠)
诚心归附。《宋书·文帝纪》:“ 关 洛 伪帅,并怀内款, 河 朔遗民,注诚请効。”
《漢語大詞典》:附比
归附从属。管子·小匡:“是故大国之君慙媿,小国诸侯附比。”
《漢語大詞典》:款贡(款貢)
归附进贡。 明 张居正 《番夷求贡疏》:“待其既败,而后抚之,则彼之感德愈深,而款贡可以坚久。”明史·外国传一·广西土司三:“兵科给事中 张辅之 、 辽东 都御史 赵燿 皆言款贡不可轻受。”
分類:归附进贡
《漢語大詞典》:款伏
亦作“ 款服 ”。亦作“欵服”。
(1).诚心归附。魏书·神元帝纪:“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欵服。”旧唐书·任瓌传:“ 瓌 在 冯翊 积年,人情諳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之关, 同州 已东,必当款伏。” 宋 陆游 《上殿札子》:“ 范仲淹 气压 灵夏 ,故西讨而 元昊 款伏。”
(2).服罪;招认。南史·范晔传:“ 徐湛之 上表告状,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迹,詔收 综 等,并皆款服,唯 曄 不首。”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 惶恐叩头,咸即款伏。”金史·佞幸传·萧裕:“ 海陵 使宰相问 裕 , 裕 即款伏。”
《漢語大詞典》:合顺(合順)
(1).使归附。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宽而有众,才可合顺,而专任威刑,轻视民命……抱薪扑燎,岂可得乎?”
(2).和睦顺遂。 邓友梅 《烟壶》十六:“她祝死去的母亲早日超生……还祝家里人合顺平安。”
《漢語大詞典》:委赆(委贐)
亦作“ 委賮 ”。入贡财物,指归附。《北齐书·文宣帝纪》:“王风声振赫,九域咸绥,远人率俾,奔走委賮。” 唐 魏徵 《享太庙乐章·大明舞》诗:“殊域委贐,怀生介福。”
《漢語大詞典》:新臣
新来归附为臣的人。左传·哀公十四年:“其父兄故臣曰‘不可’,其新臣曰‘从吾君之命’。”
《漢語大詞典》:附质(附質)
犹委质。归附臣服。三国志·蜀志·刘焉刘璋传论“ 璋 才非人雄”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 曰:“ 张松 、 法正 ,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
《漢語大詞典》:降帐(降帳)
古指归附的北方民族之人。帐,借指游牧部族。新唐书·王晙传:“虏脱南牧,降帐必与连衡,以相应接。表里有敌,虽 韩 、 彭 、 孙 、 吴 ,无所就功。”
《漢語大詞典》:顺款(順款)
诚心归附。北齐书·文宣帝纪:“威灵斯畅则荒远奔驰,声略所播而隣敌顺款。”
《漢語大詞典》:设款(設款)
谓施之以爱,待之以诚,使归附。 明 陈子龙 《献山东俘志感》诗:“设款臣谋误,穷诛帝业昌。”
分類:待之归附
《國語辭典》:附款  拼音:fù kuǎn
1.通情归附。《北史。卷六。齐本纪。高祖神武帝》:「阿至罗虏正光以前常称藩,自魏朝多事,皆叛。神武遣使招纳,便附款。」
2.附带条款或款项。《清史稿。卷四四六。列传。薛福成》:「卒后半载,而中英订附款,致将福成收回各地割弃泰半,论者惜之。」
分類:归附款项
《漢語大詞典》:钦附(欽附)
敬仰归附。晋书·姚兴载记上:“ 兴 既托意於佛道,公卿以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餘人。”
分類:敬仰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