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谪(參謫)
弹劾贬谪。镜花缘第六回:“ 百花仙子 道:‘小仙身获重谴,今被参謫,固罪所应得。’”
分類:弹劾贬谪
《漢語大詞典》:参驳(參駁)
(1).杂乱不一。宋书·傅隆传:“国典未一於四海,家法参驳於縉绅。”
(2).弹劾与批驳官吏的错误言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科道争为主考:“一应科场之事,在外听御史纠劾,在内听礼部礼科参驳,毋得阿狥,著为定例。”明史·张慎言传:“祖制以票拟归阁臣,参驳归言官,不闻委勋臣以纠劾也。”
《漢語大詞典》:参办(參辦)
弹劾惩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臬台﹞当堂画了供,便收了府监。抚台一面拜折参办。”
分類:弹劾惩处
《漢語大詞典》:都察院
官署名。 明 洪武 年间设置。监察弹劾官吏,参与审理重大案件。 清 因 明 制。红楼梦第六八回:“ 张华 便得了主意,和 旺儿 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寃。”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都察院:“都察院之称,盖始於 明 ,然 唐 代御史臺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 明 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
《漢語大詞典》:弹诘(彈詰)
弹劾诘问;责问。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二年:“上皇命事无大小,皆据律正名,不得为疑奏;合则制可,违则弹詰,尽用墨詔,由是事皆精审。” 宋 苏辙 《罢提举太平官欲还居颍川》诗:“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詰。”
《漢語大詞典》:诋劾(詆劾)
诋毁弹劾。后汉书·陈忠传:“及 騭 等败,众庶多怨之,而 忠 数上疏陷成其恶,遂詆劾大司农 朱宠 。”宋书·五行志四:“是时平 吴 后, 王濬 为元功,而詆劾妄加; 荀 贾 为无谋,而并蒙重赏。”
分類:诋毁弹劾
《漢語大詞典》:露劾
上奏章公开弹劾。新唐书·陈叔达传:“后闺薄污慢,为有司露劾。”宋史·邹浩传:“ 章惇 独相用事,威虐震赫, 浩 所言每触 惇 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
《漢語大詞典》:题参(題參)
亦作“ 题叅 ”。
(1).上本参奏。犹弹劾。《天雨花》第六回:“明日传他到堂,把这案发与他审,若有丝毫差错,即便题参。”《清会典事例·户部二二四·蠲恤》:“该州县官不严行查禁,由督抚题叅,交部议处。”
(2).谓以题本上奏。红楼梦第一○七回:“后又任 江西 粮道,题参回都,仍在工部行走,日夜不敢怠惰。”《清会典事例·通政使司·题本》:“﹝ 康熙 ﹞四年题准内外衙门清汉字黏连本章无贴黄者免叅,若已具汉字而无贴黄者,题叅。”
《国语辞典》:深文巧劾  拼音:shēn wén qiǎo hé
深文,严苛的法条。巧劾,巧妙的弹劾别人。深文巧劾指巧妙的援用严苛的法条,陷人入罪。《周书。卷二三。苏绰传》:「今之从政者则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于法,不免有罪于刑。」也作「深文巧诋」。
《国语辞典》:调查权(调查权)  拼音:diào chá quán
监察院为行使同意、弹劾、纠举等职权时,由监察委员持监察證或派员持调查證,赴行政院及各部会等机关、部队或公私团体,调查档案、册籍或其他有关文件,以查明事实真相的一种职权。
《国语辞典》:平政院  拼音:píng zhèng yuàn
民国初年设置的政府机关。主要的任务为察理行政官吏违法不正的行为和纠举弹劾的案件。相当于今日的监察院。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击搏才(擊搏才)
谓具有弹劾他人之才。指有堪任御史之才。新唐书·李珏传:“还为殿中侍御史。宰相 韦处厚 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除礼部员外郎。”
《漢語大詞典》:辨颠帖(辨顛帖)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被人以颠狂为由弹劾, 米芾 乃上书自辩。辨,通“ 辩 ”。世称“辨颠帖”。说郛卷七引 元 戚辅之 《佩楚轩客谈》:“ 张模菊 存 米老 兴时书,自辨非颠也,谓之‘辨颠帖’。”参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國語辭典》:参革(參革)  拼音:cān gé
弹劾革职。《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又添上了这么一件弃凶逃走的案,这么著抚台就把他参革了。」《红楼梦》第二回:「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