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白马生(白馬生)
指 东汉 张湛 。《后汉书·张湛传》:“ 光武 临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陈諫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 湛 ,輒言:‘ 白马生 且復諫矣。’”后亦泛指直言极谏的人。 宋 黄庭坚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邀予同作》诗:“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諫草。”
《漢語大詞典》: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國語辭典》:绝倒(絕倒) 拼音:jué dǎo
《漢語大詞典》:生杀(生殺)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 白居易 《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漢語大詞典》:灵响(靈響)
(1).犹灵应。《列子·黄帝》:“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张湛 注:“《老子》曰:‘以道涖天下者,其鬼不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丁新妇 ﹞九月九日,乃自经死。遂有灵响,闻於民间。”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皮场大王》:“时 皮场庙 颇著灵响,都人日夜捐施金帛。”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师驻 嘉兴 ,军中若见 关侯 灵响助我师者,已而师大捷。”
(2).神异的声响。《文选·左思〈魏都赋〉》:“神鉦迢递於高峦,灵响时惊於四表。” 李周翰 注:“ 鄴 西北有 鼓山 ,上有石鼓之形,俗云,时时自鸣,故称灵响。”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鏗鏘辨奇石,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 清 魏源 《白岳西岩》诗序:“或曰 白岳 之脉,自西而东, 石门崖 特其起祖,而 霽云崖 乃其结束,故灵响皆在东崖。”
(2).神异的声响。《文选·左思〈魏都赋〉》:“神鉦迢递於高峦,灵响时惊於四表。” 李周翰 注:“ 鄴 西北有 鼓山 ,上有石鼓之形,俗云,时时自鸣,故称灵响。”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鏗鏘辨奇石,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 清 魏源 《白岳西岩》诗序:“或曰 白岳 之脉,自西而东, 石门崖 特其起祖,而 霽云崖 乃其结束,故灵响皆在东崖。”
《漢語大詞典》:邹子(鄒子)
指 战国 齐 人 邹衍 。《列子·汤问》“ 邹衍 之吹律” 晋 张湛 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邹衍》诗:“ 邹子 何寥廓,漫説九瀛垂。”
《漢語大詞典》:神行
(1).犹神游。精神超脱形体而自由游动。《列子·黄帝》:“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牀。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张湛 注:“至顺者无物能逆也。” 汉 崔骃 《北巡颂》:“垂拱穆穆,神行化驰。”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神行有感,方登玉鉉之阶;灵化无方,独嘆琼棺之墓。”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 修黎 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故终出人间而神行,冀自达其所崇信之境。”
(2).形容奔驰神速,行走如飞。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3).神人游动。常以形容楼观高峻,人迹罕至。《文选·张衡〈东京赋〉》:“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薛综 注:“人不见行往,故曰神。”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飞观神行,虚檐云构。”
(2).形容奔驰神速,行走如飞。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3).神人游动。常以形容楼观高峻,人迹罕至。《文选·张衡〈东京赋〉》:“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薛综 注:“人不见行往,故曰神。”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飞观神行,虚檐云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