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10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学纵横术。秦惠文王九年,入秦,为相。用连横之策,使秦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惠王更元二年,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次年,魏亦行连横,逐惠施而以仪为相。后三年魏用合纵,以公孙衍为相,仪返秦。曾入楚,见怀王,劝楚绝齐亲秦。秦因连横之策而地广国强。以功封武信君。秦武王时去秦入魏为相,寻卒。有《张子》,已佚。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仪,魏人。与苏秦俱师事鬼谷先生。说楚,为楚相所辱,苏秦激之入秦,秦惠王以为客卿,寻相秦。去而相魏、相楚,从约解,秦封为武信君。悼武王即位,素有却,去复相魏。有《张子》十篇。
张仪凤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五
张仪凤,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大中祥符间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代州军事推官,后去官居家。
张仪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七
张仪,仁宗时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仪明,一字威赤,宿松人。崇祯辛未进士,除知嘉兴县,历官湖广按察副使。
维基
张凤(16世纪—17世纪),字威丹,号仪明,南直隶安庆府宿松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张凤翥于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 ,户部观政,任浙江嘉兴县知县,有清勤之名。崇祯七年(1634年)因父丧回乡守制。崇祯九年(1636年)服丧期满,补任仁寿县知县。次年升任刑部广西司主事。崇祯帝召对时,以饮酒发狂,十二年降职为开封府照磨。十三年升承天府推官,后擢任湖广承德道兵备副使,负责守卫显陵,单人匹马骑招安流寇。其后张凤翥得荐推巡抚,未就任正值李自成东下,他亲自登城守卫并激励士兵,部下开门迎接闯军,他身受三刀,带伤到武昌招募义勇图谋恢复,不久伤重去世。子张灿有文武才略但早卒。
《漢語大詞典》:仪舌(儀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张矩 《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國語辭典》:连横(連橫)  拼音:lián héng
1.战国时秦国张仪所提倡的外交政策。目的在打破六国合纵政策,利诱六国分别与秦国亲善,然后再各个击破,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也作「连衡」。
2.人名。(西元1878~1936)字雅堂,号武公,又号剑花。台湾台南人,原籍福建龙溪。擅写诗文,精通史学,曾任职台湾日报、台南新报汉文部,民国元年入清史馆工作。毕生致力于保存台湾文献,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剑花室诗集》、《雅堂文集》等。
《漢語大詞典》:参坐(參坐)
三人同坐。战国策·齐策二:“ 卫 君为告 仪 、 仪 许诺,因与之参坐於 卫 君之前, 犀首 跪行,为 仪 千秋之祝。” 高诱 注:“参,三人并也。” 仪 , 张仪 。谓与 卫 君、 犀首 同坐。
《漢語大詞典》:仪衍(儀衍)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与 公孙衍 的并称。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丈夫化女子》引 明 徐声远 诗:“ 仪 衍 从来是妾妇,鬚眉空自称男儿。”
《漢語大詞典》:管张(管張)
管仲 与 张仪 的合称。两人分别为 春秋 齐国 与 战国 时 秦国 的政治家。晋书·温峤传:“ 嶠 虽无 管 张 之才,而明公有 桓 文 之志,欲建匡合之功,岂敢辞命。”
《漢語大詞典》:仪尚(儀尚)
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
分類:张仪
《漢語大詞典》:仪轸(儀軫)
战国 时纵横家 张仪 陈轸 的并称。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 秦 代 仪 軫 之辞,所以异於《子虚》《大人》者,亦有韵无韵云尔。”
《漢語大詞典》:衡道
(1).指 战国 时 张仪 等人倡导的连横事 秦 的政治主张。史记·张仪列传论:“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然世恶 苏秦 者,以其先死,而 仪 振暴其短以扶其説,成其衡道。” 司马贞 索隐:“ 张仪 説六国,使连衡而事 秦 ,故云‘成其衡道’。”
(2).谓违背道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
《漢語大詞典》:诱秦诓楚(誘秦誆楚)
战国 时 张仪 劝导 秦国 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 楚国 背 齐 向 秦 。后遂因以“诱秦誆楚”表示挑拨离间。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用诱 秦 誆 楚 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参阅史记·张仪列传
《漢語大詞典》:鞅仪韦斯(鞅儀韋斯)
战国 时 商鞅 、 张仪 、 吕不韦 和 李斯 的并称,四人皆为 秦 相。《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并吞六国,遂称乎 始皇 ,盛从 鞅 仪 韦 斯 之邪政,驰騖 起 翦 恬 賁 之用兵。” 吕向 注:“ 始皇 盛从 商鞅 、 张仪 、 吕不韦 、 李斯 之计以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