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积弊(積弊)  拼音:jī bì
沿袭已久的弊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及承微积弊,王室遂卑。」
分類:积弊
《漢語大詞典》:积敝(積敝)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
《漢語大詞典》:救弊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分類:纠正弊端
《國語辭典》:凋弊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体知河北诸郡,频年兵革,凋弊已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见别人的女儿,多与了富贵之家,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也作「凋敝」、「彫敝」。
分類:凋敝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國語辭典》:流弊  拼音:liú bì
相沿而成的弊端。《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今之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此最风俗之流弊,创业者之所致慎也。」宋。叶适〈题画婆须密女〉:「此苏黄之流弊,当戒而不当法也。」
《漢語大詞典》:奸弊(姦弊)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诡诈舞弊;欺诈蒙骗。旧唐书·牛僧孺传:“ 乾符 中,选曹猥滥,吏为姦弊,每岁选四千餘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却是那丑汉买嘱媒人,要哄骗小人的女儿为婚,却将那姓 钱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爷只问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是以百职不脩,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贫家丁多,无处隐蔽,只好按丁纳租税,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贫弱的民众,除了逃亡作浮户,实在无法应付。”
《國語辭典》:革弊  拼音:gé bì
除去弊害。《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谈起中国的前途,锐然以革弊自任。」
《國語辭典》:宿弊  拼音:sù bì
积久的弊端。《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璋素彊干,锄宿弊,豪右慑服。」
分類:积久弊政
《漢語大詞典》:困弊
困顿疲惫。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民之困弊,咎生於此。”旧唐书·李密传:“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困弊。”
分類:困顿疲惫
《骈字类编》:前弊
唐书刘蕡传见下土下一宋史选举志绍定元年有言举人程文雷同或 字不差其弊有二一则考官受赂或授暗记或与全篇一家分传誊写一则老儒卖文场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考官不睱参稽于是命礼部戒饬前申号三日监试会聚考官将合取卷参验互考稍涉雷同即与黜落或仍前弊以致觉察则考官监试一例黜退
《國語辭典》:作弊  拼音:zuò bì
用不正当的方法取得不法的利益。一般多指考试的不法行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要下察院去考童生,这些小厮们若带去巡视,他们就要作弊。」《红楼梦》第四三回:「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
《漢語大詞典》:弊事
有害的事,坏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唐太宗 尝云:奴告主反,此弊事也。”
分類:有害坏事
《國語辭典》:时弊(時弊)  拼音:shí bì
当时的弊端、祸害。宋。孙奭〈孟子正义序〉:「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
《漢語大詞典》:蠹弊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漢語大詞典》:欺弊
欺诈蒙骗。 宋 欧阳修 《河北奉使奏草·乞一面除放欠负》:“牵驾纲船,般运物色,内有少欠,元无欺弊。”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莫非有些欺弊,瞒着老夫么?”
分類:欺诈蒙骗
《漢語大詞典》:弊法
指不合时宜的法度。 唐 元结 《时议下篇》:“若天子能追行已言之令,必行将来之法,且免天下无端杂徭,且除天下随时弊法……然后推仁信威令,与之不惑,此帝王常道。”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