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弊俗
(1).鄙陋的习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宜正色矫而呵之,何谓同其波流,长此弊俗哉!”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英伦 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2).指不良的习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刺史 赵元楷 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车驾,盛饰廨舍楼观,又饲羊百餘头,鱼数百头以馈贵戚。上数之曰:‘……卿所为乃亡 隋 之弊俗也。’”
(3).指风气败坏的社会。陈书·何之元传:“﹝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 宋 秦观 《医者》诗:“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韵府拾遗 霁韵》:法弊
宋史张商英传法若有弊不可不变杨万里文选法之弊在于信吏而不信官
《漢語大詞典》:极弊(極弊)
(1).极其衰败。 明 杨守陈 《重锓〈诚意伯文集〉序》:“惟 元 奄四海而垂八纪,极弊大乱,开闢以来未有也。”
(2).严重的弊病。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盖 孔子 深见夫当时贵族政治之极弊,故救时之策,以此为第一义。”
《漢語大詞典》:弊屣
破旧的鞋子。喻无用之物。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孟子:“ 舜 视弃天下犹弃弊屣也。”今本孟子·尽心上作“敝蹝”。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诗:“ 黄侯 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官犹弊屣。”
《漢語大詞典》:衰弊
犹衰败。三国志·蜀志·孟光传:“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诗道至 宋 人已自衰弊,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 东坡 ,亦不免波荡而从之。”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偶见一篇它的社论,大意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
分類:衰败
《漢語大詞典》:弊帚
破旧的扫帚。喻指极无价值之物。常用为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手札启》:“激以死灰之气,陈其弊帚之辞。”参见“ 弊帚千金 ”。
《國語辭典》:弊帚千金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比喻东西虽不好,却因为是自己的,仍觉得很珍贵。参见「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条。
《漢語大詞典》:弊蠹
弊病、祸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樊莹》:“ 樊莹 知 松江府 , 松 赋重役繁,自 周文襄公 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 清 温肃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奏折》:“立宪徒託空言,弊蠹因而丛积。”
分類:弊病祸害
《國語辭典》:弊病  拼音:bì bìng
因处事不严谨而产生的缺失。《红楼梦》第七一回:「这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挑著弊病,便羞激怒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漢語大詞典》:弊坏(弊壞)
(1).破旧,破败。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形容不饰,衣裘弊坏者,谓之廉洁。”晋书·石勒载记:“ 勒 见 坦 ( 樊坦 )衣冠弊坏,大惊曰:‘ 樊参军 何贫之甚也!’” 宋 苏轼 《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近以本州廨宇弊坏,奏乞度牒二百道修完。”
(2).衰落;腐败。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弊坏之时,则必思振起。”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故能起当今之弊坏,断千古之兴亡。”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为因选法弊坏,国学书生多有託故还乡,不肯求进。”
《漢語大詞典》:弊邑
(1).偏僻的小城镇。 晋 左思 《吴都赋》:“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战国策·秦策二:“ 赵王 喜,乃案兵告於 秦 曰:‘ 齐 以 阳武 赐弊邑而纳 顺子 ,欲以解伐,敢告下吏。’”战国策·西周策:“ 韩庆 为 西周 谓 薛公 曰:‘……君不如令弊邑阴合於 秦 而君无攻,又无藉兵乞食。’” 宋 欧阳修 《与王郎中道损书》:“值某迁郡 淮南 ,扶挈老幼,凡再登舟,再出陆,始至弊邑。”
《漢語大詞典》:弊陋
(1).破旧粗劣。北史·列女传·姚氏妇杨氏:“以 姚氏 妇衣裳弊陋,特免其罪。”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幃簿器皿弊陋而不易。”
(2).指破旧粗劣之物。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于是悉撤弊陋而更新之。”
(3).愚劣、浅陋。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効,自分削黜,以彰众诫。”
(4).丑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有眇嫗,抱三岁女来,弊陋亦甚。”
《韵府拾遗 霁韵》:生弊
张咏文民不可扰扰之生弊先王简俭以御之
分类:生弊
《骈字类编》:三弊
宋史张亢传见一弊下
《國語辭典》:利弊  拼音:lì bì
利益与弊病。明。何景明〈应诏陈言治安疏〉:「必能陈说利弊,开道祸福,指斥时事,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文明小史》第六○回:「知道其中利弊,将来实行之际,才不致碍手绊脚。」
《漢語大詞典》:弊弊
辛苦疲惫貌。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亡蘄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明 宋濂 《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览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所谓学者,牵制章句,剖析文义,弊弊焉用力於末节,而不復顾其行。”
分類:辛苦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