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4,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来庭
庭际
内庭
龙庭
金庭
庭秋
亲庭
帝庭
掖庭
庭槐
前庭
鲤庭
不庭
谢庭
紫庭
《漢語大詞典》:来庭(來庭)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骈字类编》:庭际(庭际)
唐 胡曾 题周瑜将军庙 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二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漢語大詞典》:内庭
(1).宫禁以内。 唐 韩偓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聊寄知心》诗:“职在内庭宫闕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裴廷裕 乾寧 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天雨花》第三二回:“后在内庭应气闷,此来骨肉可频逢。”
(2).内院,里院。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而 尹公 太夫人尤重君,常引至内庭相见,饮食之如家人。”
(3).针灸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足背第二三趾缝缘后约五分的凹陷处。主治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症。参阅灵枢经·本输
《漢語大詞典》:龙庭(龍庭)
亦作“ 龙廷 ”。
(1). 匈奴 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汉书·窦宪传:“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李贤 注:“ 匈奴 五月大会 龙庭 ,祭其先、天地、鬼神。”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五:“化洽鯷海君,恩变 龙庭 长。西北騖环裘,东南尽龟象。”
(2).借指 匈奴 和其他边塞少数民族国家。 唐 李白 《古风》之六:“昔别 雁门关 ,今戍 龙庭 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枕席间,临寝处,越显的吾当薄倖。万里 龙廷 ,知他宿谁家一灵真性。”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八地九天之奇兵,祕乎豹略;五行十守之正道,挞此 龙庭 。”
(3).指朝廷。《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敦煌 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 麟臺 早有名。”《英烈传》第六八回:“孩儿应声道:‘万年天子坐龙廷。’” 鲁迅 《呐喊·风波》:“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
(4).隆起的天庭。旧时以为帝王异相。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氏 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按,新唐书作“龙廷”。
《漢語大詞典》:金庭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庐州郡 巢县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别名 紫微山 。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越州郡 剡县 (今 浙江省 嵊县 ),周围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会稽 东海 际之 桐柏山 中。 晋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四:“ 金庭 有不死之乡,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启基 桐柏 ,厥号 金庭 。”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宋 沈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三:“天门中断接危梁,玉馆金庭迹渺茫。”
《骈字类编》:庭秋
唐 罗隐 寄徵士魏员外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國語辭典》:亲庭(親庭)  拼音:qīn tíng
父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迹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系于内,郎赶逐于外,……妾罪大矣。」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帝庭  拼音:dì tíng
1.朝廷、宫廷。《书经。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宋书。卷九二。良吏列传。杜慧度》:「吾世荷皇恩,杖节三世,常欲投躯帝庭,以报所荷。」
2.祭祀天神的地方。《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鼎宜视宗祢,臧于帝庭,以合明应。」晋。潘岳〈相风赋〉:「立成器以相风,栖灵乌于帝庭。」
《國語辭典》:掖庭  拼音:yè tíng
1.宫殿中的旁舍,妃嫔的住所。《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
2.职官名。宫人之官,由宦者任职,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汉书。卷八。宣帝纪》:「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骈字类编》:庭槐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韵府拾遗 佳韵》:艺文类聚祖士雄庐侧其庭前有槐树先荣茂及雄居丧亦枯死服阕还茂高祖嘉之名其里为累德里
《國語辭典》:前庭  拼音:qián tíng
1.屋前的庭院。三国魏。曹植〈弃妇〉诗:「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文选。傅玄。杂诗》:「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
2.为内耳的一部分,在半规管和耳蜗之间,可维持身体平衡。也称为「耳庭腔」。
《國語辭典》:鲤庭(鯉庭)  拼音:lǐ tíng
本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承受父训的故事。典出《论语。季氏》。后指承受父亲教训的地方。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唐。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國語辭典》:不庭  拼音:bù tíng
1.不朝于王庭,指背叛的诸侯不来朝贡。《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晋。杜预。注:「下之事上皆成礼于庭中。」也作「不亭」。
2.不直。也作「不亭」、「弗庭」。
《漢語大詞典》:谢庭(謝庭)
(1). 谢安 的门庭。喻指子弟优秀之家。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为老母寿》词:“明年今日称觴处,更有孙枝满 谢 庭。” 清 陈维嵩 《李映碧先生八十征诗文启》:“更 谢 庭之多凤,矧 荀 里之皆龙。” 柳亚子 《山村道畔遇陈君葆口占一律奉赠》:“更喜 谢 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鸞明。”参见“ 谢庭兰玉 ”。
(2).旧时对舅家或妻家的代称。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早寒时,暮寒时, 江 上春潮平岸时, 谢 庭书到时。”参见“ 谢舅 ”。
《漢語大詞典》:谢庭兰玉(謝庭蘭玉)
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裴启 语林:“ 谢太傅 问诸子姪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阶庭耳。’”后遂用以“谢庭兰玉”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宋 曾巩 《庭桧呈蒋颖叔》诗:“ 汉 节从来纵真赏, 谢 庭兰玉载芳音。”亦省称“ 谢玉 ”。 清 王昶 金石萃编·唐〈杜君绰碑〉:“并光凌 谢 玉,彩嗣 韦 珠。”参见“ 谢兰燕桂 ”。
《漢語大詞典》:谢舅(謝舅)
指 晋 羊昙 之舅 谢安 。舅甥情谊深厚。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谢舅”作为吟咏舅甥情谊的典故。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之子夫君 郑 与 裴 , 何 甥 谢 舅当世才。”
《漢語大詞典》:紫庭
(1).帝王宫庭。《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 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为尔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谓何惜紫庭数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
(2).神仙所住宫阙。 三国 魏 嵇康 《代秋胡歌诗》:“受道 王母 ,遂升紫庭。”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仙之来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