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8,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玄度
玄度月
幼度
宗许
叔度千顷
词典
节度
法度
制度
风度
一度
相度
两度
初度
前度
度支
典故
相关人物
许询(字玄度)

参考典故
许询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中兴士人书》:「许询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例句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刘长卿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诗)

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孟浩然 宿立公房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 李颀 题璿公山池

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 皇甫冉 秋夜宿严维宅

朝朝忆玄度,非是对清风。 皇甫冉 送王绪剡中(一作送王公还剡中别业)

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韦应物 夜偶诗客操公作

人言格调胜玄度,我爱篇章敌浪仙。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

典故
玄度月
 
真长望月


《列仙传》卷上〈关令尹〉
《列仙传》曰:「尹喜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候气真人,介焉独悟。俱济流沙,同归妙处。」

例句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 李瀚 蒙求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典故
幼度

相关人物
谢玄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奕子)谢玄〉~2080~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转征西将军桓豁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禦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徵还,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而凉州之师始达咸阳,蜀汉顺流,幽并系至。先遣苻融、慕容炜、张蚝、苻方等至颍口,梁成、王显等屯洛涧。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从弟辅国将军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距之,众凡八万。
典故
宗许

相关人物
许询(字玄度)
 
宗炳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宗炳〉~2278~
妙善琴书,精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征西长史王敬弘每从之,未尝不弥日也。乃下入庐山,就释慧远考寻文义。兄臧为南平太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闲居无事。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二兄蚤卒,孤累甚多,家贫无以相赡,颇营稼穑。高祖数致饩赉,其后子弟从禄,乃悉不复受。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而兔罝潜处,考槃未臻,侧席丘园,良增虚伫。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咨议参军,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开,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唯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已已。」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6~
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南朝梁·刘孝标《续晋阳秋》曰:「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就,蚤卒。」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27~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例句

为我谢宗许,尘中难久留。 耿湋 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典故
叔度千顷

相关人物
黄宪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黄宪〉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简释

叔度千顷:指人心胸宽广。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例句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黄庭坚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法度  拼音:fǎ dù
1.法律和制度。《书经。大禹谟》:「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三国演义》第九七回:「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
2.典型、模范。《管子。中匡》:「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
3.法式。《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制造。那时我又有计策。』」
4.方法。《水浒传》第七四回:「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们大笑一场。」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我著金陵太守韩熙载看他一言一动,略有纤毫破绽,便报与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
《國語辭典》:制度  拼音:zhì dù
1.经制定而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办事准则。《荀子。儒效》:「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近来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古人是怎样的制度。」
2.订立法度。《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
《國語辭典》:风度(風度)  拼音:fēng dù
1.风采仪态。《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等传。史臣曰》:「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2.度量、气度。如:「虽然输了这场选举,他依然很有风度的向对方道贺。」
《國語辭典》:一度  拼音:yī dù
1.一次。《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天帝嗔怒,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牛郎住在天河之西。一年只许相会一度,正是七月七日。」
2.曾经有过一次。唐。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诗:「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3.计量单位。如电能计量以一仟瓦小时为一度。
《漢語大詞典》:相度
观察估量。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相度事机,诚合如此。”《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孔明 辞别出帐,与 鲁肃 上马,来 南屏山 相度地势。” 叶圣陶 《寒假的一天》:“﹝路﹞滑得很,一不留心就会跌交。我和弟弟只得手挽着手走,时时在店铺的檐下站住,相度前进的路线。”
宰相的器量。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夫朝廷用人,专论才德,而独于辅臣,又责以‘相度’二字。盖相,地道也,妇道也;地欲耐物,妇欲耐家。”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骈字类编》:两度(两度)
唐 卢纶 杂曲歌辞 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
唐 白居易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唐 戎昱 秋日感怀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
《國語辭典》:初度  拼音:chū dù
1.刚生下来的时候。《楚辞。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生日。《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聊斋志异。卷二。莲香》:「会媪初度,因从其子婿行,往为寿。」
3.首次、第一次。如:「初度见面时,觉得你很老实可靠。」
分類:年时生日
《漢語大詞典》:前度
(1).见“ 前图 ”。
(2).前一次;上一回。 唐 元稹 《醉醒》诗:“ 积善坊 中前度饮, 谢 家诸婢笑扶行。”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题。” 许地山 《枯杨生花》:“前度曾来的门墙依然映入 云姑 底瞳子。”
分類:前一一回
《漢語大詞典》:前图(前圖)
前人的法度。《楚辞·九章·怀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前度”。晋书·郭璞传论:“ 景纯 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 京 管 於前图,軼 梓 灶 於遐篆。”
分類:前人法度
《國語辭典》:度支  拼音:dù zhī
开支。唐。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漢語大詞典》:玄度
(1).月亮。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2).玄妙的法理,指佛法。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离去。” 赵幼文 注:“玄度,妙法之意。” 明 徐嵩 《同周青士留宿真相寺》诗:“相识凭玄度,禪灯一榻幽。”
(3).高尚的襟怀。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一:“迴风集羣英,流览畅玄度。”
(4). 东晋 清谈名士 许询 的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云:‘清风朗月,輒思 玄度 。’” 刘孝标 注引《晋中兴士人书》:“ 许询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5).指所仰慕的清流名士。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唯餘 玄度 得相寻。” 明 唐顺之 《寓城西寺中杂言》诗之三:“俗子惭 玄度 ,名僧即 道林 。” 清 金人瑞 《周顺芦先生生日》诗:“曾於精舍逢 玄度 ,闻道今年降 老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