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躔度
日用星辰运行的度数。古人把周天分为三百六十度,划为若干区域,辨别日月星辰的方位。 汉 公孙乘 《月赋》:“躔度运行,阴阳以正。”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歷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上包着一周天三百六十躔度,内星辰日月。”
《漢語大詞典》:晷度
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与吉凶休咎相联系。后汉书·爰延传:“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黄节 注引《洛书纬·甄曜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为千九百三十二里。” 南朝 梁 沈约 《明堂登歌》:“祁寒坼地,晷度迴天。” 元 王祯 农书卷一:“若夫远近寒暖之渐殊,正闰常变之或异,又当推测晷度,斟酌先后。”
《漢語大詞典》:宿度
天空中标志星宿位置的度数。周天共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二十八宿各占若干度。《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宋书·律历志中:“至 元和 二年,《太初》失天益远,宿度相觉浸多,候者皆知日宿差五度,冬至之日在斗二十一度,晦朔弦望,先天一日。”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宿度:“ 王子年 拾遗记:‘ 庖牺 视五星之文,分野之度。’史记·历书曰:‘ 黄帝 名察度验。’ 臣瓚 谓:题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参阅广雅·释天
《國語辭典》:密度  拼音:mì dù
1.物理学上指物体所含物质组织的疏密程度。物质的密度(D)是它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公式为D=M/V,单位是公斤/立方公尺。
2.数量密集的程度。如:「人口密度」。
《漢語大詞典》:转商(轉商)
漏壶之箭升降。商指古漏壶中箭上所刻的度数。 宋 秦观 《幽眠》诗:“天地一逆旅,死生如转商。”
《漢語大詞典》:晷纬(晷緯)
(1).日与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晷纬昭应,山瀆效灵。” 李周翰 注:“晷,日;纬,星也。”梁书·武帝纪中:“晷纬呈祥,川岳效祉。”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坐圭臺而清俯仰,晷纬齐明;临鼎邑而重威灵,云雷合响。”
(2).日、星之光。比喻皇恩。 唐 苏颋 《为岐王让太常卿表》:“臣託荫宸极,分辉晷纬。”
(3).日、星在周天运行中所在的度数。旧唐书·历志一:“ 开元 中,僧 一行 精诸家历法,言《麟德历》行用既久,晷纬渐差,宰相 张説 言之 玄宗 ,召见,令造新历。”
《國語辭典》:水漏  拼音:shuǐ lòu
古代计时的器具。壶中盛水,滴漏不绝,按其刻度,以计时间。
《國語辭典》:漏壶(漏壺)  拼音:lòu hú
古代计时所用的铜壶。宋。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國語辭典》:纬度(緯度)  拼音:wěi dù
一地与赤道间经线的弧度(角距离)。自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九十度,在北的称作北纬,在南的称为南纬。相对于经度而言。
《國語辭典》:指针(指針)  拼音:zhǐ zhēn
钟表或仪表上用以标示时间或度数的针。
《国语辞典》:周角  拼音:zhōu jiǎo
绕著圆心转一圈所成的角。度数为360度。
《國語辭典》:表盘(表盤)  拼音:biǎo pán
各种仪表、钟表上的刻度盘,上面具有表示度数、时间等的数字或符号。
《国语辞典》:基本电费(基本电费)  拼音:jī běn diàn fèi
用电量未超过基本度数时所缴纳的费用。
《国语辞典》:半圆规(半圆规)  拼音:bàn yuán guī
量圆弧或角时所使用含度数的工具。呈半圆形,上面刻有一百八十分度。
《国语辞典》:跳表  拼音:tiào biǎo
记录度数或里程的装置。如水电或计程车的跳表。如:「许多乡间的计程车不按跳表里程计费。」
《国语辞典》:大近视眼(大近视眼)  拼音:dà jìn shì yǎn
近视度数很深的人。如:「他是个大近视眼,往往遇见熟人都认不出来。」
分类:近视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