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允言(1869年—1926年),字伯讷(一作伯纳),幼名荣,直隶省遵化直隶州丰润县人,曾担任大清银行总监督。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23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光绪26年,八国联军佔领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张允言这个户部小官追随慈禧到西安避难。一年后,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后,圣驾回銮。回京后的两年,张允言获升为户部郎中,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官秩正五品。光绪29年,慈禧下旨,命令外务部左侍郎载振与户部右侍郎那桐,选带户部两名司员,组成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参观第五届劝业博览会,考察日本的银行、金镑及印花税等情况。在日本参观访问期间,那桐与张允言、瑞丰参观了日本与三井等多家银行,并访问大藏省,张允言更与瑞丰同日本银行家进行座谈,收集有关书刊及文件,了解近代银行的规章制度与经营管理模式。回国后,张允言著手创建户部造币总厂,同时兼任财政处兼职提调,官职有提举调度的意思,是经济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员。两年后,清廷为了整理币制,成立大清户部银行,以负责铸造货币及代理国库等特殊业务,军机大臣鹿传霖举荐张允言出任总办,成为第一任国家行长,拟定了试办户部银行章程32款。到了光绪32年,清廷因推行新政,户部改称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为了培养金融人才,后来更成立大清银行学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是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美国经香港回国抵达上海;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此时除上海分行尚在支撑门面,大清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均已歇业。两天后,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由吴鼎昌、叶揆初、宋汉章等发起成立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孙中山下令将大清银行改组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开始营业。张允言在辛亥革命后閒居天津,到1926年病逝。
《國語辭典》:度支  拼音:dù zhī
开支。唐。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漢語大詞典》:度支使
官名。职掌财政收支。 唐 末以重臣兼领盐铁、度支、租庸。 五代 分置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 宋 有户部使、度支使、盐铁使,总领国内财赋,称三司。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 元丰 更制后并废,事权仍归户部。参阅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续通志·职官略四》
《国语辞典》:法属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  拼音:fǎ shǔ yìn dù zhī nà
French Indo-China
地名。包括今越南及邻近的地区。清光绪十二年时为法国所兼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为越南、寮国、高棉三国。旧音ㄈㄚˋ ㄕㄨˇ ㄧㄣˋ ㄉㄨˋ ㄓ ㄋㄚˋ fà shǔ yìn dù zhī nà。
《国语辞典》:印度支那  拼音:yìn dù zhī nà
Indochina
中南半岛的旧称。参见「中南半岛」条。
《漢語大詞典》:度量
(1).估计;思量。管子·形势解:“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汉书·晁错传:“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帐》评注引《诉落山坡羊》:“你自家去思,你自家去想,自去度量,还是谁家的理短,谁家的理长。”
(2).犹度支。指规划计算(财政收支)。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
(3).测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参同契》卷下:“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恩如海,难度量,把风尘提挈云霄上。”
《國語辭典》:司会(司會)  拼音:sī huì
职官名。周礼天官之属,职掌考核邦国政务和各官员的治绩,以及财税经济等。
《國語辭典》:三司  拼音:sān sī
三种官职的合称:(1)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唐。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称为「三公」。(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3)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漢語大詞典》:演纶(演綸)
谓起草诰命。 宋 王禹偁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之三:“演纶多暇每封章,暂去颁条道更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秉 ,户部员外郎、知制誥。 唐 故事,首曹罕有掌誥者, 秉 乞退为行内,不试(一作“罢”)演纶之职,遂退为度支员外郎、知制誥,自尔为例。”
《漢語大詞典》:起支
官署名。 北宋 承 唐 末 五代 之制,以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合为三司。度支掌各种财政开支、漕运、供应全国费用等。“起支”即为度支的别称,亦指度支使。又用作“发放”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陈恕 为三司使,尝言三司中惟起支为难,盖一起支则无由止也,不可不慎。”
《漢語大詞典》:振行
(1). 唐 代考功、度支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旧説,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考功、度支为振行。”
(2).犹施行。 宋 曾巩 《金山寺水陆堂记》:“至於更千百年,委弃鬱塞,而不得振行於天下者,吾之道是也,岂独牵於势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