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4,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潭底
扇底
帐底
足底
底蕴
为底
底绩
底物
底里
囊底
杖底
谷底
釜底
石底
底宁
《骈字类编》:潭底
唐 李颀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
唐 刘得仁 题吴先生山居 潭底见秋石,树间飞霁云。
唐 方干 赠江上老人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
唐 胡曾 咏史诗 延平津 昨夜七星潭底见,分明神剑化为龙。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五 钓车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唐 司空图 即事九首 其九 云从潭底出,花向佛前开。
唐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骈字类编》:扇底
杜甫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见衣前下
《骈字类编》:帐底(帐底)
唐 李贺 秦宫诗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漢語大詞典》:足底
(1).脚底板。元史·方技传·李杲:“ 陕 帅 郭巨济 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 杲 以长针刺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
(2).脚底下。 明 吴承恩 《约庵周公升南京刑部尚书障词》:“足底阳春行处满,袖中经济拈来别。” 清 袁于令 《楚江情·护姬北上》:“仰天长笑出门去,应知足底是天涯。”
《國語辭典》:底蕴(底蘊)  拼音:dǐ yùn
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馀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文明小史》第四七回:「一到上海,就搬到礼查客店,住了一间每天五块钱的房间,为的是场面阔绰些,好叫人看不出他的底蕴。」
《漢語大詞典》:为底(爲底)
治足茧。山海经·南山经:“﹝玄龟﹞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郭璞 注:“底,躪也;为犹治也。” 袁珂 校注:“底同胝,足茧也。可以为底,可以治足茧也。”
为什么。 唐 唐彦谦 《越城待旦》诗:“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 宋 杨万里 《憩楹塘驿》诗:“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宋 沈辽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之四:“世间明闇一毫端,为底忙时不肯闲。”
《漢語大詞典》:底绩(底績)
谓获得成功;取得成绩。书·禹贡:“ 覃怀 底绩,至于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太冲 安仁 ,策勋於鸿规; 士衡 子安 ,底绩於流制。” 清 赵翼 《谒云岩公赋呈》诗:“去年见公 淮阴城 ,公方底绩河隄平。”
《漢語大詞典》:底物
(1).何物。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唐 杜荀鹤 《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箇鱼?” 宋 苏轼 《赠葛苇》诗:“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参见“ 底事 ”。
(2).此物。 唐 元稹 《神麯酒》诗:“髣髴中圣日,希夷来大庭。眼前须底物,座右任他铭。”
分類:何物
《國語辭典》:底事  拼音:dǐ shì
何事、甚么事。《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梦短梦长缘底事?莫贪磁枕误黄粱。」《通俗常言疏證。人事。底事》引《陔馀丛考》:「江南俗语,问何物为底物,何事为底事,唐以来已入诗词中。」
分類:何事
《國語辭典》:底里(底裡)  拼音:dǐ lǐ
1.深藏不显见的地方。《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书不足以深达至诚,故遣刘钧口陈肝胆。自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红楼梦》第七五回:「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
2.心。汉。扬雄〈答刘歆书〉:「谨归诚底里,不敢违言。」
《國語辭典》:囊底  拼音:náng dǐ
财物。《西游记》第六六回:「那些小妖,已得知老妖被擒,各自收拾囊底,都要逃生四散」。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七出:「卑人自从寄迹莱阳,倏经三载,争奈异乡萍梗,囊底萧然。」
《韵府拾遗 荠韵》:杖底
杨巨源观打毬诗欲令四海氛烟静杖底纤尘不敢生
《國語辭典》:谷底  拼音:gǔ dǐ
1.山谷的底部。如:「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约有几户人家。」汉。张衡〈南都赋〉:「杳蔼蓊郁于谷底,森䔿䔿而剌天。」
2.比喻事物的底线。如:「声望跌到谷底。」「受到农药残留阴影的影响,葡萄价格跌至谷底,成交量骤减。」
《骈字类编》:釜底(釜底)
春渚纪闻见镰刃下
《骈字类编》:石底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唐 方干 听段处士弹琴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國語辭典》:底宁(底寧)  拼音:dǐ níng
底定、平底。唐。张说〈为魏元忠作祭石岭战亡兵士文〉:「天子命我,理兵晋阳,思与士众,底宁遐荒。」《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元枢出督,诸郡豪杰响应,未及期年,群凶授首,三镇底定。」
分類:安宁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