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朱柏庐(朱柏庐)  拼音:zhū bó lú
人名。(西元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江苏昆山人。入清后隐居不仕,其学笃守程朱,知行并进,所著之治家格言,尤为脍炙人口,卒后门人私谥为孝定先生。
《漢語大詞典》:割乳庐墓(割乳廬墓)
谓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古代认为是至孝的行为。新唐书·列女传·李孝女妙法:“ 李孝女 者,名 妙法 , 瀛州 博野 人。 安禄山 乱,被劫徙它州。闻父亡,欲间道奔丧,一子不忍去,割一乳留以行。既至,父已葬,号踊请开父墓以视,宗族不许。復持刀刺心,乃为开。见棺,舌去尘,髮治拭之。结庐墓左。”新五代史·杂传·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
《國語辭典》: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識廬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ì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无法认识庐山的全貌。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常用此语来比喻人因陷于事物环境中,以致只见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这紫禁城中,东逛西逛,也只能欣赏一隅,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对刻意遮掩的事物难窥究竟。如:「到底谁是天字第一号?不识庐山真面目。」
《骈字类编》:菜庐(菜庐)
嵇康 答二郭诗 乐道托菜庐,雅志无所营。
《國語辭典》:草庐三顾(草廬三顧)  拼音:cǎo lú sān gù
比喻帝王礼贤下士,或比喻诚心邀请。参见「三顾茅庐」条。《晋书。卷九二。庾阐传》:「夷吾相桓,汉登萧张;草庐三顾,臭若兰芳。」
《漢語大詞典》:庳庐(庳廬)
古代国名。吕氏春秋·简选:“东征至于 庳庐 ,西伐至于 巴 蜀 。” 高诱 注:“﹝ 庳庐 ﹞,国名也。”一说为地名。疑为 晋国 足 被庐 。参阅 清 高士奇 春秋地名考略
《漢語大詞典》:稻庐(稻廬)
贮藏稻谷的屋舍。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解》:“鳬过稻庐,甘乐广鰌,虽惊不走,田畯怀忧。”
《國語辭典》:初出茅庐(初出茅廬)  拼音:chū chū máo lú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竭诚聘请诸葛亮协助其兴复汉室。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操的军队。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比喻初入社会,缺乏历练。《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那署院一听他问这两句话,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庐,不懂得甚么。」《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三人初出茅庐,于世路上一切事情,都是见所未见,听了这个,甚是希奇。」
《分类字锦》:栖宿庐所(栖宿庐所)
陈书孝行传司马皓父墓在新林连接山阜旧多猛兽皓结庐数载豺狼绝迹常有两鸠栖宿庐所驯狎异常新林至今犹传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弩庐(弩廬)
置连弩车之庐。一说,为弩手所居之庐。墨子·杂守:“三十步一弩庐,庐广十尺,袤丈二尺。” 孙诒让 间诂:“弩庐即置连弩车之庐也。” 岑仲勉 简注:“或是一般弩手所居之庐。”
分類:连弩所居
《韵府拾遗 鱼韵》:饰庐(饰庐)
隋书炀帝纪饰庐清道以候乘舆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國語辭典》:三顾茅庐(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南朝梁。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也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分类字锦》:结庐冈畔(结庐冈畔)
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分类字锦》:金谷别庐(金谷别庐)
晋书刘琨传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