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倚庐(倚廬) 拼音:yǐ lú
守丧者所住的草房。这种草房盖在中门之外的东墙下,向北开门,门上没有横梁和柱子,只是以草为屏障,不加泥涂。《礼记。丧大记》:「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唐。白行简《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
《漢語大詞典》:蜗牛庐(蝸牛廬)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邮舍(郵舍)
(1).驿站,馆驿。《旧唐书·杨发传》:“ 发 以严为理,军乱,为军人所囚,致於邮舍。”《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会 閔帝 出奔,与 晋高祖 相遇於途,遂俱入 卫州 ,泊於邮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臺军 李印书 随都司 刘德 行山中……晚宿邮舍。”
(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礼记·郊特牲》“邮表畷” 唐 孔颖达 疏:“邮若邮亭,屋宇处所……造此邮舍,田畯处焉。”
(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礼记·郊特牲》“邮表畷” 唐 孔颖达 疏:“邮若邮亭,屋宇处所……造此邮舍,田畯处焉。”
《漢語大詞典》:庐落(廬落)
(1).庐舍,房舍。《后汉书·冯衍传上》:“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李贤 注引《广雅》曰:“落,居也。”
(2).庐帐;毡帐。《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迷吾 闻之,徙庐落去。”
(2).庐帐;毡帐。《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迷吾 闻之,徙庐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