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时序
庠序
节序
有序
四序
岁序
次序
资序
东序
序进
序迁
雁序
序引
式序
失序
《國語辭典》:时序(時序)  拼音:shí xù
1.时间、季节的先后顺序。《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2.时节、节候。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二折:「这些时慵怠妆梳,正遇著务农忙养蚕时序。」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早则是生计萧疏,更值著没收成歉年时序。」
3.时世、时代。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四折:「贤臣良将保銮舆,正遇著得收成太平时序。」
《漢語大詞典》:时叙(時叙)
承顺;顺当。时,通“ 承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时叙者,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百揆时叙’,谓百揆莫不承顺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分類:承顺顺当
《國語辭典》:庠序  拼音:xiáng xù
庠与序,皆为古时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汉。班固〈东都赋〉:「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漢語大詞典》:节序(節序)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李大钊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漢語大詞典》:有序
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
有指定的首元素
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
《國語辭典》:四序  拼音:sì xù
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卷一○七。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分類:四季
《漢語大詞典》:岁序(歲序)
岁时的顺序;岁月。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聿来岁序暄,轻云出东岑。” 唐 元稹 《酬窦校书二十韵》:“款曲生平在,悲凉岁序迁。”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 明 刘基 《玲珑四犯》词:“岁序如何,江山若此,赢得鬢霜满。” 清 顾炎武 《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國語辭典》:次序  拼音:cì xù
依次排列的顺序。《史记。卷二四。乐书》:「商张右傍,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红楼梦》第五○回:「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
《漢語大詞典》:资序(資序)
资历;资格。 唐 韩愈 《举张惟素自代状》:“累歷中外,资序已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若夫权行试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资序之崇卑而已。” 清 全祖望 《七贤传》:“ 乘六 於资序已应贡入太学,得官弃去,固守其志。”
分類:资历资格
《漢語大詞典》:东序(東序)
(1).相传为 夏 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 夏 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孔颖达 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籥於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於中养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餘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髮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徵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敷陈坟素,坐而论道。” 南朝 梁 沈约 《俊雅》诗之二:“义兼东序,事美西雍。”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七十一圣之官命,禄尽於今,陈诸东序,不为下国缀游。”
(2).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汉 班固 《典引》:“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以流其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昔 康王 河图,陈於东序。”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金鐘大鏞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3).泛指东厢房。书·顾命:“西序,东嚮……东序,西嚮。” 孔 传:“东西厢谓之序。”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漢語大詞典》:序进(序進)
(1).依次前进。仪礼·燕礼:“若君命皆致,则序进奠觶于篚。”
(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咸当序进,式示加恩。”
《漢語大詞典》:序迁(序遷)
按等级次第升迁。 唐 元稹 《崔蔇检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制》:“效诚于长,议以序迁。”明史·选举志三:“内地监司率序迁,其后亦多超迁不拘次。”
《國語辭典》:雁序  拼音:yàn xù
1.飞雁有次序。唐。杜甫〈天池〉诗:「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2.比喻兄弟。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王沐者,涯之再从弟也,家于江南,老而且穷,……涯潦倒无雁序之情。」也作「雁序」。
《國語辭典》:雁序(鴈序)  拼音:yàn xù
比喻兄弟。宋。楼钥〈祭叔父彬州文〉:「雁序彫零,门户亦替。」也作「雁序」。
《漢語大詞典》:序引
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宋 苏洵 父名 序 , 洵 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 陈垣 《史讳举例》
《漢語大詞典》:式序
亦作“式叙”。 按次第;顺序。《诗·周颂·时迈》:“明昭有 周 ,式序在位。” 郑玄 笺:“用次第处位。”《后汉书·朱穆传》:“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横见式叙,各授封爵,天下惆悵,人神共愤。”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攷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
《漢語大詞典》:失序
亦作“失叙”。 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降丧乱,皇纲失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京师东西 太一宫 ,正殿祠 五福 ,而 太一 乃在廊廡,甚为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