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佑 → 祐佑”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覆护(覆護)
保护;庇佑。《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 苍 疲駑,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备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 清 黄宗羲 《天一阁藏书记》:“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菑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云覆护着你的心神,你就酣然陶醉在云里了。”
《漢語大詞典》:恩荫(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
《漢語大詞典》:保庇
保护庇佑。《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 安禄山 所署 河南 尹 张万顷 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宋史·杨延昭传》:“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於此。” 元 本高明《琵琶记·寺中遗象》:“ 如来 证明,鉴兹情旨, 蔡邕 的父母,望相保庇,仰惟功德不思议。”
《漢語大詞典》:冥应(冥應)
(1).谓神佛的应验。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在家》:“是故因亲以教爱,使民知有自然之恩;因严以教敬,使民知有自然之重。二者之来,寔由冥应。”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天道至公,所希者命,寧当许其虐命,而抑其冥应哉!”
(2).谓神佛庇佑。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陀罗》:“即旦夕礼懺,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宋 苏辙 《东茔老翁井斋僧疏》:“谨请戒律僧就坟侧晨设斋转经,夜设水陆道场,以祈冥应。”
(2).谓神佛庇佑。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陀罗》:“即旦夕礼懺,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宋 苏辙 《东茔老翁井斋僧疏》:“谨请戒律僧就坟侧晨设斋转经,夜设水陆道场,以祈冥应。”
《漢語大詞典》:祝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