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蟠薄
(1).亦作“ 蟠礴 ”。广大无边貌;高大貌。 宋 司马光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作是诗》:“蟠薄数千里,焚劫无餘留。”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其处於世也,巍然如 泰 华 之蟠礴,浩然如沧溟之含纳。”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卷一:“山川蟠薄,鬱积不尽,起伏洪涛巨浸閒。”
(2).充满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蟠薄烦寃兮,长愤惋。”
《漢語大詞典》:遥大
遥远而广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 王利器 集解:“广弘明集卷三、法苑珠林卷四引‘大’作‘天’。”
分類:遥远广大
《漢語大詞典》:卓阔(卓闊)
高远广大。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辞慳义卓阔,呀豁疚掊掘。” 宋 曾巩 《读书》诗:“百家异旨趣,六经富文章,其言既卓阔,其义固荒茫。”
分類:高远广大
《国语辞典》:浑世(浑世)  拼音:hún shì
整个世界。比喻广大。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出:「他有浑世的愆,迷天罪,取经回后,正果圆寂。」
分类:世界广大
《漢語大詞典》:浩邈
广大深远貌。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伏以浩邈无涯,育乾坤者至道;弥纶莫极,运造化者玄功。”
分類:广大深远
《漢語大詞典》:大愿力(大願力)
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菩萨如是,以大愿力,下明发起胜利。”参见“ 五力 ”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漢語大詞典》:隆博
厚重而广大。 三国 魏 曹植 《离缴雁赋》:“蒙生全之顾復,何恩施之隆博。於是纵躯归命,无虑无求。”
分類:厚重广大
《漢語大詞典》:闳耀(閎耀)
广大华丽。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严严翼翼,壮伟閎耀。”
《國語辭典》:潢洋  拼音:huáng yáng
水深广的样子。《楚辞。宋玉。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国语辞典》:瀚瀚  拼音:hàn hàn
广大的样子。《淮南子。俶真》:「储与扈冶,浩浩瀚瀚。不可隐仪揆度,而通光耀者。」
分类:广大
《漢語大詞典》:淹弘
渊深广大。 南朝 梁 任昉 《追封衡阳王桂阳王诏》:“亡弟 畅 风标秀物,器体淹弘。”
《漢語大詞典》:泱茫
广大貌。 唐 元结 《引极·思元极》诗:“天旷漭兮杳泱茫,气浩浩兮色苍苍。”
《國語辭典》:郁泱(鬱泱)  拼音:yù yāng
1.云起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郁泱。」
2.广大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藐夐勿罔,寥豁郁泱。」
《漢語大詞典》:浩弥(浩瀰)
广大弥漫。 唐有为 《〈礼运注〉序》:“然以其(指 孔子 之道)彍博浩瀰,举二千五百年之绵薆,合四万万人民之繁众,并 日本 、 高丽 、 安南 之同文,立于学宫,著为国教。”
分類:广大弥漫
《漢語大詞典》:大誓愿(大誓願)
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先发大誓愿,欲度一切众。”亦省作“ 大愿 ”。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欲极大恩,须发大愿。依经论説:行是车船,愿是马檝;有船无檝,难可到也。”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