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粤汉铁路(粤汉铁路)  拼音:yuè hàn tiě lù
自广东省广州市经湖南至湖北省汉口市,长一千多公里,为大陆南北地区重要交通干线。
《国语辞典》: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拼音:zhōng shān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创立于民国十三年的国立广东大学,六十九年在高雄西子湾复校。目前设有文、理、工、管理、海洋五个学院及中山学术研究所,将继续设立艺术、社会科学及医学三学院,以期成为一具有八个学院的中型大学。
《国语辞典》:珠江流域  拼音:zhū jiāng liú yù
珠江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地区。广及云贵南部、广东、广西两省大部分,以及湖南、江西的一部分。也称为「粤江流域」。
《国语辞典》:宝安县(宝安县)  拼音:bǎo ān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方临海处,广州湾东岸。香港未割让给英国前,属本县辖治。
《国语辞典》:白字戏(白字戏)  拼音:bái zì xì
流行于广东、福建、香港、澳门等地的戏曲。因唱、念均用方言而得名。白字戏属童伶制,演员到变声期不能唱白字曲者,则须去正字戏,所以著名艺人很少。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大都为传奇故事。音乐属曲牌体,分大锣戏、小锣戏两种。大锣戏原用大管弦,后改以竹弦为主奏乐器,小锣戏以小唢呐为主,配以响盏等。
《国语辞典》:潮安县(潮安县)  拼音:cháo ān xiàn
县名。位在广东省汕头市西北,濒韩江西岸,潮汕铁路始于此。产水稻、甘蔗,制糖业颇盛,也是海外侨胞进出的中心。旧名「海阳」。
《国语辞典》:车大炮(车大炮)  拼音:chē dà pào
广东、客家方言。即说大话、吹牛。如:「他专会车大炮,小心不要被他骗了。」
《国语辞典》:陈献章(陈献章)  拼音:chén xiàn zhāng
人名。(西元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明广东新会人。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明英宗正统年间举人,后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归。卒谥文恭。其学以静为主,著有《白沙集》。
《国语辞典》:广东湾(广东湾)  拼音:guǎng dōng wān
海湾名。位于广东省沿海的中部,为珠江入海口,今称珠江口。沿湾地带北有广州市、东莞市,东有深圳市,西有中山市、珠海市。香港在湾口东南,澳门在湾口西方,地位重要。
《国语辞典》:广东粥(广东粥)  拼音:guǎng dōng zhōu
广东闻名的粥品。用米熬成,再加上蛋、油条、绞肉、葱等配料。
《国语辞典》:广府戏(广府戏)  拼音:guǎng fǔ xì
以广州为中心,流行于广东大部分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剧种。西皮、二黄为其基本曲调,吸收广东小曲,并把胡琴调门降低,以利粤语发音。也称为「粤剧」。
《国语辞典》:广州戏(广州戏)  拼音:guǎng zhōu xì
以广州为中心,流行于广东大部分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剧种。以西皮和二黄为其基本曲调,与国剧和汉剧非常接近,但声腔变化仍大,每每在唱词中增加粤语,吸收广东小曲,一面减少昆曲大牌子,并把胡琴调门降低,以利粤语发音。也称为「粤剧」。
《国语辞典》:黄百韬(黄百韬)  拼音:huáng bǎi tāo
人名。(西元1900~1948)字焕然,号寒玉,广东梅县人。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自江苏省陆军军官教育团毕业。曾参加讨逆、剿匪诸役,作战有功,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卒业。徐蚌会战,在碾庄被匪军包围,待援不至,自戕殉国。
《国语辞典》:黄埔镇(黄埔镇)  拼音:huáng pǔ zhèn
乡镇名。在广东省番禺县东,珠江三角洲右岸,依山面水,形势险要。民国十二年设黄埔军官学校于此,国父建国方略定此为南方大港。
《国语辞典》:黄君璧(黄君璧)  拼音:huáng jūn bì
人名。(西元1898~1991)原名允瑄,号君翁,广东省南海西樵人。幼从李瑶屏学画,后与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人善,并提倡自然写实主义,主张以自然为师,故山水画自成一格。任教多年,受其影响者无数,是中国现代有名的国画家。有〈秋江帆影〉、〈万壑雷鸣〉等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