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窈然
(1).深远貌;幽深貌。列子·力命:“窈然无际,天道自会;漠然无分,天道自运。”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其上 丰山 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2).幽静貌;深沉貌。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
《漢語大詞典》:潜深(潛深)
亦作“潜深”。
(1).深刻。《韩诗外传》卷二:“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
(2).幽深隐蔽。后汉书·张衡传:“经重阴乎寂寞兮,愍坟羊之潜深。”《文选·左思〈吴都赋〉》“精曜潜颖” 唐 李善 注:“潜颖,谓潜深而有光颖。”
《國語辭典》:深奥(深奧)  拼音:shēn ào
1.艰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平日读的诗是唐诗,文理深奥,他不甚懂。」
2.隐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閒也不开进去。」
《漢語大詞典》:閟幽
闭塞幽深。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广东陆路提督干勇巴图鲁正定郭公暨配李夫人合葬墓志铭》:“先日走京师,奉公行状,敂(叩)予门,以閟幽之辞请,余夙慕公战绩,遂不揆其不文而应之。”按,閟幽之辞,指埋在墓里的墓志铭。
《漢語大詞典》:幽阻
(1).奥深险阻。亦指奥深险阻之地。 汉 傅毅 《雅琴赋》:“歷嵩岑而将降,睹鸿梧於幽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 浙 东山海幽阻,可以计取,难以力攻。”
(2).幽深偏僻。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山涧幽阻,音尘阔絶,忽见诸讚,叹慰良多。” 宋 叶适 《奉赋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誓言违市朝,卜宅近幽阻。”
《漢語大詞典》:穹林
幽深的树林。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云壁潭潭,穹林攸擢。” 宋 朱熹 《寄题咸清精舍清暉堂》诗:“穹林擢遥景,回涧盪秋氛。”
分類:幽深树林
《漢語大詞典》:深僻
(1).幽深偏僻。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史君遇终南山隐者:“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然而林岫深僻,风景明丽。”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然今东南之隅,地方万里,有山海江湖险絶之势,溪洞林麓深僻之虞。”
(2).艰深冷僻。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四离:“虽期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宋史·范杲传:“﹝ 范杲 ﹞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
《國語辭典》:奥秘(奧祕)  拼音:ào mì
深奥神秘。晋。潘岳〈西征赋〉:「侔造化以制作,穷山海之奥秘。」
《漢語大詞典》:幽赜(幽賾)
幽深精微。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妙诗申篤好,清义贯幽賾。”周书·儒林传赞:“至於天官、律历、阴阳、纬候,流略所载,释老之典,靡不博综,穷其幽賾。”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賾。”
分類:幽深精微
《漢語大詞典》:郁蟠(鬱蟠)
(1).曲折幽深貌。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兄》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
(2).浓盛貌。 清 惜秋 《维新梦·授职》:“天惨惨,风云鬱蟠,也只好小朝半壁学偏安。”
《漢語大詞典》:森沉
亦作“ 森沉 ”。
(1).谓林木繁茂幽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黑松林》:“坛外古松万株,森沉蔽日。” 清 王时翔 《绿意·新绿风雨庵分赋》:“嫩叶柔柯,渐觉森沉,装点更饶幽景。”
(2).指幽暗阴沉。 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 铜溪 昼森沉,乳竇夜涓滴。”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巨殿森沉,飞甍烜赫。” 郭沫若 《集外·暗无天日的世界》:“大雨倾盆之后,突然阴晦了起来,简直如像森沉的黑夜。”
《漢語大詞典》:幽异(幽異)
(1).幽深奇异。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盖西即石宝之麓,东乃北绕之峯,駢夹止容一水,而下嵌上逼,极幽异之势。”
(2).神异。 明 陈子龙 古乐府·盘石篇:“龙螭守玉策,幽异世所传。”
(3).谓隐而不显的优异之士。《明诗纪事戊籤·邵元善》《黔诗纪略》:“ 台山 ( 邵元善 )所在有治行。 嘉靖 四十四年,吏部尚书 严訥 奏请破资格拔幽异,擢 四川 按察僉事。”
《漢語大詞典》:隐曲(隱曲)
(1).幽深曲折。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处子曰:‘ 阿谷 之隧,隐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浊,流入於海。’”
(2).鲜为人知的苦衷,难言之隐。 明 唐顺之 《与王龙溪郎中书》:“而亦若不免以世俗之疑相疑者何也?无乃故为迂其问以剔抉圣贤之隐曲,而白之於世也乎?”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而於吏治得失,民生隐曲,曾不一语及之。”
(3).指房事。《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也。” 章炳麟 《五无论》:“人若不恶淫者,纳采问名,既公布婚姻之礼,何以夫妇隐曲当在屏蔽之中,不如犬豕之遵大路?”
(4).指阴部。《素问·至真要大论》:“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 王冰 注:“隐曲之疾,谓隐蔽委曲之处病也。”
《國語辭典》:杳眇  拼音:yǎo miǎo
悠远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也作「杳渺」。
《漢語大詞典》:窅窕
亦作“ 窅窱 ”。
(1).幽深貌;阴暗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櫳深。”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庾园:“复道何逶迆,重门殊窅窱。”
(2).宛转曲折貌。 唐 韩愈 《岐山下》诗:“昔 周 有盛德,此鸟鸣高冈;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林纾 《登泰山记》:“律以皴法,类 黄鹤山樵 ( 王蒙 ),细文麻起,迴復窅窱。”
(3).犹窈窕。指美女。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观鬭兽於虎圈,望窅窕於 披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