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沈冥
亦作“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漢語大詞典》:冥昧
(1).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易纬乾凿度》卷上:“一阳二阴,物之生於冥昧,气之起於幽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初冥昧,不虑不营。” 唐 李义府 《承华箴》:“邃初冥昧,元气氤氲,二仪始阐,三才既分。”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漢語大詞典》:窈蔼(窈藹)
《漢語大詞典》:深昧
幽暗。《汉书·严助传》:“地深昧而多水险。” 颜师古 注:“昧,暗也。言多草木。”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四》:“石壁忽涌起,如莲下垂。下絶无旁竇,上復深昧,去平地三四丈不得级。”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比而观之,最朔之时,灌莽未辟,深昧不可测,禽蹄鸟迹交于中国。”
《漢語大詞典》:窅黑
幽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中皆欹嵌石,横跨侧偃,彼此间阻,故无深入道,第一望窅黑而已。”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火车出入山洞中,忽然窅黑,忽然开朗,霎时之间,明灭百态。”
分類:幽暗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 〈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 〈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