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幸赏(幸賞)
(1).侥幸得赏;企求恩赏。韩非子·备内:“士无幸赏,无踰行。” 宋 苏洵 《几策·审势》:“冗兵骄狂,负力幸赏,而维持姑息之恩,不敢节也。”
(2).指(帝王)宠幸赏赐。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 刘超 欲坏旧城改筑,国家何故捐数百万緡为军帅幸赏地?”
《漢語大詞典》:幸学(幸學)
皇帝巡幸学校。南齐书·武帝纪:“三月辛亥,国子讲孝经,车驾幸学,赐国子祭酒、助教绢各有差。”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典礼:“幸学,车驾幸太学,则有恩例,盖古之养老尊贤之故事。”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詔临 雍 大典,改幸学为诣学。”
《漢語大詞典》:过幸(過倖)
见“ 过倖 ”。
亦作“ 过幸 ”。 谓蒙受过分的宠爱。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帝知其精勤,数加恩赏,疾病存问,赐医药。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倖。”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启》:“於野拙之分,实以过幸,若非殊恩,岂可觖望。”
《國語辭典》:佞幸  拼音:nìng xìng
以谄媚而获得宠爱、眷顾。《汉书。卷八六。王嘉传》:「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也作「佞倖」。
《漢語大詞典》:幸幸(倖幸)
谓侥幸得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考试官,私通关节,贿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倖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术所必诛者也!”
《高级汉语词典》:幸幸
侥幸得福
《漢語大詞典》:幸近
宠幸亲近。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次公 父 隆 ,轻车武射也。以善射, 景帝 幸近之也。”
分類:宠幸亲近
《國語辭典》:幸好  拼音:xìng hǎo
幸亏。如:「这场雨来得突然,幸好早上出门时随手带了伞具,否则便成了落汤鸡。」
分類:幸好幸亏
《漢語大詞典》:幸心(倖心)
侥幸心理。管子·君臣下:“君子食於道,则义审而礼明。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踰,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
侥幸之心,非分之想。 唐 白居易 《论孙璹状》:“岂唯公议之间,以为过当,亦恐同类之内,皆生倖心。” 宋 岳珂 桯史·艺祖禁谶书:“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倖心。”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长浮伪而启倖心,殊非加中五经之本意。”
《漢語大詞典》:迁幸(遷幸)
旧谓帝王迁居他处。晋书·天文志下:“﹝ 永嘉 ﹞三年正月庚子,荧惑犯紫微……太史令 高堂冲 奏,乘舆宜迁幸,不然必无 洛阳 。”周书·文帝纪上:“臣不能式遏寇虐,遂使乘舆迁幸。”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及羯胡犯闕,乘传遽以告,上欲迁幸,復登楼置酒,四顾悽愴。”
《漢語大詞典》:幸短
薄幸,无情义。 元 杨讷 《二郎神·怨别》曲:“记伊家幸短,枉着人烦烦恼恼。怏怏归来入绣幕,相薄情镇日魂消。”
分類:无情情义
《漢語大詞典》:幸偶
谓因幸运而偶然遇合。 汉 王充 论衡·幸偶:“ 虞舜 ,圣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父顽母嚚,弟 象 敖狂,无过见憎,不恶而得罪,不幸甚矣。 孔子 , 舜 之次也,生无尺土,周流应聘,削跡絶粮。俱以圣才,并不幸偶。 舜 尚遭 尧 受禪, 孔子 已死於 闕里 。以圣人之才,犹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祸必众多矣。”
《國語辭典》:爱幸(愛幸)  拼音:ài xìng
为帝王所喜好、宠爱。《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三国志。卷五。后妃传。明元郭皇后传》:「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
分類:宠爱
《漢語大詞典》:幸老
谓幸福的老人。 宋 秦观 《和渊明归去来辞》:“封侯已絶念,仙事亦难期。依先塋而洒扫,从稚子而耘耔。修 杜康 之废祠,补《由庚》之亡诗。为太平之幸老,幅巾待尽更奚疑?”
分類:幸福老人
《漢語大詞典》:幸辱
犹言承蒙。 唐 李翱 《感知己赋》序:“ 翱 虽不肖,幸辱 梁君 所知。君为之言于人,岂非誉歟?谓其有古人之遗风,岂非深歟?” 唐 任华 《与庾中丞书》:“ 华 自去冬拜謁,偏承眷顾,幸辱以文章见许,以补袞相期,众君子闻之当仁矣。”
分類: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