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漢語大詞典》:期数(期數)
亦作“朞数”。 气数;命运。《后汉书·冯异岑彭贾复传论》:“昔 高祖 忌 柏人 之名,违之以全福;征南恶 彭亡 之地,留之以生灾。岂几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乎?”
亦作“朞数”。
(1).一年的天数。《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夫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各有数,合则化成矣。阳之策三十六,阴之策二十四。奇偶相命,两阳三阴,同得七十二。同则阴阳之数合。七十二者,化成之数也。化成则谓之五行之数。五之,得朞数。”
(2).年数。《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甲申,詔:‘ 吕大防 等永不得引用期数及赦恩叙復。’”
亦作“朞数”。
(1).一年的天数。《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夫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阴阳各有数,合则化成矣。阳之策三十六,阴之策二十四。奇偶相命,两阳三阴,同得七十二。同则阴阳之数合。七十二者,化成之数也。化成则谓之五行之数。五之,得朞数。”
(2).年数。《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甲申,詔:‘ 吕大防 等永不得引用期数及赦恩叙復。’”
《國語辭典》: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求问传国的年数。《左传。宣公三年》:「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晋。刘琨〈劝进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问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