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草莽 拼音:cǎo mǎng
1.田野、草野。也指草木丛生的荒原。如:「这片草莽好辽落。」《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唐。戴叔伦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2.在乡野、民间。如:「他今日是草莽自在,昔日可是位居高官,日理万机。」《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唐。李颀〈送陈章甫〉诗:「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陈子昂》:「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
4.指平庸、轻贱的人。明。宋濂〈故资善大夫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
5.比喻盗贼。如:「草莽流寇」、「时代动荡,很多人沦为草莽打家劫舍。」。
2.在乡野、民间。如:「他今日是草莽自在,昔日可是位居高官,日理万机。」《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唐。李颀〈送陈章甫〉诗:「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陈子昂》:「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
4.指平庸、轻贱的人。明。宋濂〈故资善大夫广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
5.比喻盗贼。如:「草莽流寇」、「时代动荡,很多人沦为草莽打家劫舍。」。
《漢語大詞典》:畎浍(畎澮)
亦作“甽澮”。
(1).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郑玄 注:“畎澮,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 颜师古 注:“畎澮,小流也。”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甽澮不畅,垢浊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任 大禹 之功深,寧归畎澮;纵 张騫 之力尽,曷识根源?”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忧鱼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职在郡县。”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以兹畎澮质,重与沧溟舍。” 唐 元稹 《献荥阳郑公》诗:“自伤才畎澮,其奈赠珠何!”
(1).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郑玄 注:“畎澮,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 颜师古 注:“畎澮,小流也。”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甽澮不畅,垢浊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无源赋》:“任 大禹 之功深,寧归畎澮;纵 张騫 之力尽,曷识根源?” 清 顾炎武 《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忧鱼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职在郡县。”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以兹畎澮质,重与沧溟舍。” 唐 元稹 《献荥阳郑公》诗:“自伤才畎澮,其奈赠珠何!”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