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扫难(掃難)
平定患难。南齐书·和帝纪赞:“ 和帝 晚隆,扫难清宫。”
分類:平定患难
《國語辭典》:绥服(綏服)  拼音:suī fú
古五服之一。在王畿外一千里至一千五百里以内的地方。《书经。禹贡》:「五百里绥服。」汉。孔安国。传:「绥,安也。侯服外之五百里,安服王者之政教。」
《漢語大詞典》:周定
全部平定。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分類:平定
《漢語大詞典》:告宁(告寧)
(1).报告动乱已平定。左传·昭公二十年:“ 卫侯 告寧於 齐 。”
(2).古指官吏告假奔丧。宁,谓官吏亲丧,归家服丧。《后汉书·陈忠传》:“ 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貽则万世,诚不可改。” 李贤 注引《前汉书音义》:“告寧,休謁之名,吉曰告,凶曰寧。”
《漢語大詞典》:廓定
廓清平定。宋书·王镇恶传:“入 渭 之捷,指麾无前,遂廓定 咸阳 ,俘执伪后。”旧唐书·萧俛传:“ 穆宗 乘 章武 恢復之餘,即位之始, 两河 廓定,四鄙无虞。”
《漢語大詞典》:荡夷(蕩夷)
扫荡平定。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总率虎旅精卒十万,使一举盪夷,则不足稍勤王师,以劳天下。”
荡平。 唐 刘禹锡 《贺平淄青表》:“五纪巢穴,一朝荡夷,遂使 齐 鲁 之乡,復归仁寿之域。” 宋 王安石 《李通叔哀辞》:“邪志荡夷兮,正气独完。”参见“ 荡平 ”。
《國語辭典》:荡平(蕩平)  拼音:dàng píng
平定寇乱。《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
《漢語大詞典》:克乱(克亂)
平定叛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克乱在权,子无懈矣!”
《國語辭典》:靖绥(靖綏)  拼音:jìng suī
安定绥靖。汉。蔡邕 始加元服表:「陛下享兹吉福,永守皇极,通遵太和,靖绥六合,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漢語大詞典》:靖氛
平定妖氛。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去国徒深 屈子 恨,靖氛空説 岳 家军。”
分類:平定妖氛
《漢語大詞典》:区平(區平)
平定宇内。 宋 王禹偁 《谕交趾文》:“ 唐 末多难,未遑区平。今兹圣朝,盂覆万国,太平之业亦既成矣。”
分類:平定宇内
《漢語大詞典》:龛定(龕定)
谓战胜、平定。龕,通“ 戡 ”。《古诗源·谢灵运〈述祖德诗〉序》:“ 太元 中,王父龕定 淮 南,负荷世业,尊主隆人。” 沈德潜 注:“王父,谓 玄 也。龕,同戡,胜也。龕定 淮 南,谓败 苻坚 事。”
分類:战胜平定
《漢語大詞典》:砥属(砥屬)
平定归服。史记·五帝本纪:“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 宋 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华夏归仁而砥属,蛮夷驰义以骏奔。”
《漢語大詞典》:训定(訓定)
谓平定之而使顺服。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少宰如 晋 师,曰:‘……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 郑 是训定,岂敢求罪于 晋 ?’”
《漢語大詞典》:檄定
谓奉檄征讨平定。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第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
分類:征讨平定
《漢語大詞典》:苗薅
除去禾苗间的杂草。亦比喻平定地方叛乱。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自吾舅殁,五乱於 汴 者,吾苗薅而髮櫛之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