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广平(廣平)
(1).宽阔平坦。《释名·释地》:“广平曰原。”
(2).善遍平等。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方等者,即周徧义。《止观论》云:‘方等者,或言广平。’……既不拘禁忌,广大而平等之,故谓之广平也。”
(3).枰,棋盘。《方言》第五:“所以投簙谓之枰,或谓之广平。”《广雅·释器》:“广平,榻,枰也。” 王念孙 疏证:“广平为博局之枰,榻为牀榻之枰,皆取义於平也。”
(4).指 晋 周处 。因其曾任 广平 太守,故称。《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广平 听方籍, 茂陵 将见求。” 刘良 注:“ 周处 为 广平 太守,三十年滞讼一朝断决。”
(2).善遍平等。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方等者,即周徧义。《止观论》云:‘方等者,或言广平。’……既不拘禁忌,广大而平等之,故谓之广平也。”
(3).枰,棋盘。《方言》第五:“所以投簙谓之枰,或谓之广平。”《广雅·释器》:“广平,榻,枰也。” 王念孙 疏证:“广平为博局之枰,榻为牀榻之枰,皆取义於平也。”
(4).指 晋 周处 。因其曾任 广平 太守,故称。《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广平 听方籍, 茂陵 将见求。” 刘良 注:“ 周处 为 广平 太守,三十年滞讼一朝断决。”
《漢語大詞典》:险夷(險夷)
(1).崎岖与平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鋭,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絶,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
(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漢語大詞典》:地平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漢語大詞典》:平冈(平岡)
指山脊平坦处。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南循东下之脊而上,半里,得平冈。”
《漢語大詞典》:夷旷(夷曠)
(1).平和旷达。《晋书·傅玄传赞》:“志厉彊直,性乖夷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寃痛甚矣,而 叔夜 乃更神色夷旷,援琴终曲,重嘆《广陵》之不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先生神思夷旷,谅不恐怖。”
(2).闲适放达。《北史·阳休之传》:“﹝ 休之 ﹞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骢》:“ 陈子龙 《安雅堂集》: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3).平坦而宽阔。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又郡地夷旷,可宿数万师。”
(2).闲适放达。《北史·阳休之传》:“﹝ 休之 ﹞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骢》:“ 陈子龙 《安雅堂集》: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3).平坦而宽阔。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又郡地夷旷,可宿数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