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侵扰(侵擾) 拼音:qīn rǎo
侵犯骚扰。如:「政府公布护渔执法线,以防范外国船只越界侵扰。」《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侵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正合著古人笑话,髭髯不仁,侵扰乎其旁而不已,于是面之所馀无几。」
《國語辭典》:烦扰(煩擾) 拼音:fán rǎo
烦琐搅扰。《管子。禁藏》:「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彊敌之患也。」
《漢語大詞典》:干聒
犹干扰。 宋
苏轼 之六:“某明日至府謁见,预增欣抃,然不免有少事干聒。”
《漢語大詞典》:参涉(參涉)
干扰;牵扯。
《南史·刘穆之传》:“﹝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宋
司马光 :“国家沿前世故事,分文武百官为二涂。其迁次任使,皆不相参涉。”
《國語辭典》:撞扰(撞擾) 拼音:zhuàng rǎo
吵闹、骚扰。《四游记。西游记。第一回》:「呀的一声,洞门开了。走出一个仙童,手拿拂尘,相貌奇古,高叫:『甚么人在此撞扰?』」
《國語辭典》:打扰(打擾) 拼音:dǎ rǎo
1.扰乱、惊动。如:「让他把事情做完再说,暂时别去打扰他。」
2.受人招待或烦扰他人时所说的客套话。如:「感谢您的款待,真是打扰了。」
《國語辭典》:相干 拼音:xiāng gān
彼此有关系。《红楼梦》第六七回:「论起这事来,我也听见说不与你相干。」《文明小史》第七回:「此番捉的,又是那起?与道士有什么相干?」
《國語辭典》:干犯 拼音:gān fàn
冒犯、侵犯。《后汉书。卷二七。吴良传》:「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礼,为大不敬。」也作「干冒」。
《漢語大詞典》:烦渎(煩瀆)
(1).频繁轻慢。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官职屡改则位轻,迁转烦瀆则位轻。”
(2).繁杂琐细。
《宋书·礼志二》:“於是至陵变服单衣袂,烦瀆无準,非礼意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余谓此书迂阔烦瀆,不可施之于世。”
(3).冒昧干扰。 宋
司马光 :“此臣所以夙夜遑遑,起则思之,卧则梦之,感嘆涕泗不能自已,不避烦瀆之诛,再三进言者也。”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臣﹞於心实不能安,用敢不避烦瀆,再申前悃。”
《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大人 也不敢再行烦瀆,只得辞出。”
《漢語大詞典》:静静
(1).很安静;很清净。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 李巽
《土鼓赋》:‘土之静静,乃阴之实;土之动动,乃阳之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 刘大白
《丁宁》诗之一:“我静静地敞着我的心,翕受你那一声声的郑重丁宁。”
(2).犹言安静一下,不受外界干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他暂时静静也好,但也未必就这样过下去。”
《漢語大詞典》:侵挠(侵撓)
亦作“ 侵橈 ”。
(1).侵扰,干扰。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时太后 可足浑氏 侵橈国政,太傅 评 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羣下怨愤。”
《宋史·太宗纪一》:“冬十月癸亥,詔: 河南 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 明
归有光 《夏淑人六十寿序》:“ 武宗 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
(2).谓侵夺骚扰。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初,詔发 蜀 兵赴闕,并优给装钱, 王全斌 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漢語大詞典》:干溷
谓干扰冒犯。 宋
陈亮 :“丧失所守之罪,独 亮 自当之耳。干溷死罪。”
《漢語大詞典》:烦挠(煩撓)
(1).杂乱,繁杂。
《文子·上义》:“求货者争难得以为寳,詆文者逐烦挠以为急。”
(2).烦扰,干扰。:“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挠百姓。” 宋
范仲淹 :“彼此当路守任,疲于烦挠,惟勉旃自爱。”
《國語辭典》:打搅(打攪) 拼音:dǎ jiǎo
1.扰乱。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待我关上门,省的有人来打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我又不曾受你爷娘一分好处,没事便兜揽这些来打搅人。」
2.受人帮助或招待的客套话。元。乔吉《扬州梦。楔子》:「多有打搅,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辞长行去也。」《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在老师父这里打搅,每月送银二金,休嫌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