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濯摡
洗擦干净。周礼·天官·世妇:“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摡。” 郑玄 注:“摡,拭也。” 陆德明 释文:“拭,音式,清也。”
分類:干净
《國語辭典》:眼不见为净(眼不見為淨)  拼音: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1.眼睛看不到的,也就认为是乾净的了。通常是怀疑食物不洁时的自我安慰之词。宋。赵希鹄《调变类编。卷四。虫鱼》:「凡贩卖虾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洒之,则鲜美可爱,所谓眼不见为净也。」
2.心中不以为然,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任凭发展,置身事外,以求清净。如:「任凭你们怎么说,我眼不见为净,心里自然快活。」
《漢語大詞典》:一抹光
(1).全都包括在内。《西湖二集·商文毅决胜擒满四》:“今年赦文须一抹光,不须别具条款。”
(2).一次收拾干净。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看他左右祇在早晚要死,不若趁这机会杀了,去山下掘个坑埋了,又无踪迹,那里查考?这个叫做‘趁汤推’,又唤做‘一抹光’。”
(3).指连成一片。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大雨一股劲倾倒着,天和地黑得一抹光。”
《國語辭典》:一乾二净(一乾二淨)  拼音:yī gān èr jìng
完尽、什么都不剩。如:「把菜吃了一乾二净。」《镜花缘》第四四回:「此山大虫,亏得骆小姐杀的一乾二净。」
《漢語大詞典》:一干二净(一乾二净)
(1).犹言罄尽。形容一点不剩。镜花缘第二六回:“ 林之洋 鬍鬚早已烧的一乾二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藩台依言问他,他却赖得个一乾二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不加思索,赖得一干二净。”
(2).形容整洁干净。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二先生家里里外外,收拾得一干二净。”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店里敞开的窑和客房,大都收拾得一干二净。”
《國語辭典》:旮旮旯旯儿(旮旮旯旯兒)  拼音:gā ga lá lá ér
所有的角落。如:「你放心!旮旮旯旯儿都瞧过了。」
《國語辭典》:除恶务尽(除惡務盡)  拼音:chú è wù jìn
消灭奸恶务求澈底。《野叟曝言》第七一回:「唐以屡赦而成藩镇之祸,蔓草难图,除恶务尽,赦岂善策?」
《國語辭典》:撮盐入水(撮鹽入水)  拼音:cuō yán rù shuǐ
1.盐入水中,很快便溶解消失。比喻立刻消灭无踪。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有鬼无鬼,撮盐入水,待走过去,我先喝他一声。」
2.形容大而化之,凡事毫不在意。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谁不知道,俺是不怕鬼的张𢠳古,俺的性儿撮盐入水。」
《漢語大詞典》:磬净
干净无余。磬,通“ 罄 ”。《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你一盏,我一钟,须臾竹叶穿心,桃花上脸,把一锡瓶酒吃的磬浄。”
分類:干净无余
《漢語大詞典》:梳洗打扮
洗脸洗手、淋浴、穿干净衣服,或打扮穿戴或显得富裕的行为。例如:在去赴宴之前回旅馆梳洗打扮。
《國語辭典》:扫地俱尽(掃地俱盡)  拼音:sǎo dì jù jìn
全数摧毁,破坏无遗。《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序》:「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
《國語辭典》:明窗净几(明窗淨几)  拼音:míng chuāng jìng jī
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形容居室明亮洁净。宋。苏辙〈寄范文景仁〉诗:「欣然为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但见明窗净几,铺陈玩物。」也作「窗明几净」。
《漢語大詞典》:泯荡(泯蕩)
消失干净。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以 怡贤亲王 之畿辅水利,犹不旋踵而泯荡。”
分類:消失干净
《漢語大詞典》:溜光水滑
(1).形容非常整洁,干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这时候,里屋的门帘微微掀动,两个打扮得溜光水滑的年轻女人正偷偷地往外瞅着。”《新华文摘》1981年第9期:“我结婚以后那阵,听社员反映,说我穿的溜光水滑。”
(2).形容光亮纯净。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匹马可美啦,通身枣红,溜光水滑,只脑门上一缕白纹。”
《漢語大詞典》:溜净(溜浄)
谓非常干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他的园子地,拾掇得溜净,一根杂草也不生。”
分類: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