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辟幕
起用的幕僚。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中兴人物,多由辟幕起家。其最著者,如 合肥 二 李 之客 曾文正 , 左 刘 二公之客 骆文忠 。”
分類:起用幕僚
《漢語大詞典》:宾寀(賓寀)
亦作“賔寀”。 客舍。借指幕僚。 唐 白居易 《张洪相里友略并山南东道判官同制》:“而又求贤乞能,以自参贰。则其宾寀,宜有以称之。” 宋 洪适 《会稽谢土青词》:“吏牘少休賔寀,获盍簪之欵;医经可弃妻拏,迎高枕之祥。”
分類:客舍幕僚
《漢語大詞典》:签事(簽事)
即佥事。官名。 宋 代为各州府的幕僚。 金 、 元 、 明 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 清 渐废。金史·百官志二:“西上閤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 承安 四年罢 咸平 分司,使在 上京 ,副在 东京 ,各设签事一员。”
《漢語大詞典》:端僚
旧称幕僚之居首位者。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同知:“端僚,《事文类聚》:‘清就端僚之列。’案,谓长史也。”
《漢語大詞典》:吏佐
泛指将帅府中的幕僚人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桓宣武 薨, 桓南郡 年五岁。服始除, 桓车骑 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 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魏书·源怀传》:“边隅事尠,实少畿服,请主帅吏佐五分减二。”
《漢語大詞典》:府端
六朝称府署幕僚为府端。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职官》:“六朝称府幕曰府端,州幕曰州端,节度幕曰节端,宪司幕曰宪端。”
《漢語大詞典》:宾籍(賓籍)
旧时官长的幕僚名册。 唐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序:“﹝ 周生 ﹞由是始列於宾籍,临觴而司斟,观博而窜言,有日矣。”
《國語辭典》:师爷(師爺)  拼音:shī yé
称谓。称太老师或老师的父亲。
《國語辭典》:师爷(師爺)  拼音:shī ye
旧称官署中掌文书工作的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听说府里大人不见,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
《漢語大詞典》:状元雨(狀元雨)
宋 汪应辰 为郡帅 赵鼎 幕僚。岁小旱, 汪 祈雨名山,果降雨。 赵 谓之“状元雨”。以 汪 绍兴 初举进士第一,故云。见宋史·汪应辰传
分類:幕僚
《漢語大詞典》:宾故(賓故)
指幕僚故吏。陈书·萧摩诃传:“其父时宾故脱有所言及, 世廉 ( 摩訶 子)对之,哀慟不自胜,言者为之歔欷。”
分類:幕僚故吏
《漢語大詞典》:宾采
1.亦作"宾采"。
2.客舍。借指幕僚。
分類:客舍幕僚
《国语辞典》:入幕之宾(入幕之宾)  拼音:rù mù zhī bīn
语出《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后指参与机要或充当幕僚的人。亦比喻关系亲近。《醒世恒言。卷一二。佛印师四调琴娘》:「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入幕之宾。」
《国语辞典》:白宫幕僚长(白宫幕僚长)  拼音:bái gōng mù liáo zhǎng
负责指挥、协调白宫幕僚群所有作业的首席幕僚。
《国语辞典》:秘书长(秘书长)  拼音:mì shū zhǎng
机关中幕僚单位的主管。除负责掌理文书及协助机关首长处理事务外,并主管所属单位。也称为「主任秘书」。
《漢語大詞典》:钱谷师爷(錢穀師爺)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