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安常
反常
常朝
常武
倍常
常一
常师
常尊
常势
常珍
未常
常阴
良常
常足
得常
《漢語大詞典》:安常
(1).安守常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也。’”红楼梦第九八回:“那‘阴司’説有便有,説无就无。皆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设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不守分安常;或生禄未终,自行夭折;或嗜淫欲,尚气逞兇,无故自殞者。”
(2).平静正常。 潘漠华 《乡心》:“他临走时,满面绯红,还假装安常的神态,徐徐走下楼梯。”
《國語辭典》:反常  拼音:fǎn cháng
违背常情。《后汉书。卷三三。周章传。论曰》:「孔子称:『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也者,反常者也。」
《漢語大詞典》:常朝
(1).固定的朝廷。《晋书·李重传》:“然承 魏 氏彫弊之跡,人物播越,仕无常朝,人无定处,郎吏蓄於军府,豪右聚於都邑,事体驳错,与古不同。”
(2).旧时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两省官文武百官,日赴 文德殿 ,东西相向对立,宰臣一员押班,闻传不坐,则再拜而退,谓之常朝。”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洗象》:“凡大朝会,役象甚多,驾车驮寳皆用之。若常朝止用六隻耳。”
《國語辭典》:常武  拼音:cháng wǔ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或以为宣王亲征徐方,诗人作此诗以美之。首章四句为:「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國語辭典》:倍常  拼音:bèi cháng
远超过正常的程度。《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下:「长者抱儿,惊喜倍常,合掌拜谢法师。」
《韵府拾遗 质韵》:常一
张融答周颙诗帝属五而神常一皇有三而道无二
分类:常一
《漢語大詞典》:常师(常師)
固定的老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蟠 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 唐 韩愈 《师说》:“圣人无常师。”
分類:固定老师
《漢語大詞典》:常尊
固定的显贵地位。左传·宣公十二年:“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晋书·应詹传》:“先王设官,使君有常尊,臣有定卑。”亦用以称帝王。 清 王韬 《日本通中国考》:“国( 日本 )立常尊,递坛凡七代。”
《漢語大詞典》:常势(常勢)
(1).固定的形势。孙子·虚实:“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昶 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夫兴亡治乱,各有常势。”
(2).常有的情势。新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漢語大詞典》:常珍
(1).谓日常所食皆为珍馐。
(2).指常食的美味。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弃常珍而嗜乎异饌者恶覩其识味也。”
《漢語大詞典》:未常
(1).犹未尝。未曾,不曾。《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自临阵以来,未常有此大捷。”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这等一庄事。”《水浒传》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转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里想着,身体未常动掸,却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太保代父肃客,自晨至午,既无他语,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归,始揖而退。”
(2).犹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贽 《读史·晁错》:“ 汉文 有 汉文 之术数也, 汉高 有 汉高 之术数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挟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实一定之术数。”参见“ 未尝 ”。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漢語大詞典》:常阴(常陰)
谓天气长期阴晦。尚书大传卷三:“厥罚常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云起於山,而弥於天,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雋不疑 定北闕之前, 夏侯胜 辩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漢語大詞典》:良常
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原为 句曲山 的一部分。 秦始皇 三十一年登 句曲山 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于是改称 句曲山 北陲为 良常山 。见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一。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之三:“ 良常 应不动移文,金醴从酸亦自醺。” 清 赵翼 《寄怀杜阁》诗:“深壑透 宛委 ,浮嵐接 良常 。”
《漢語大詞典》:常足
永远满足。老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汉 张衡 《东京赋》:“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盖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
分類:永远满足
《骈字类编》:得常
易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之水经注郑庄公感考叔之言忻大隧之赋泄泄 慈有嘉融融之孝得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