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净源(一○一一——一○八八),俗姓杨,字伯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初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历参名师,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尝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后主杭之慧因院。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著述颇丰,有《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华严经疏注》一百二十卷(残存)、《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存)、《仁王经疏》四卷(存)、《肇论中吴集解》三卷(存)等。元祐三年卒,年七十八。见《补续高僧传》卷二,《释氏疑年录》卷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净源。字伯常。姓杨氏。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见华严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见长水子璿。尽得华严奥旨。声誉籍甚。住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命师居之。所至。缁素景慕。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高丽国王子为僧曰统义天。航海而来。问法于师。朝廷遣侍讲杨杰馆伴。化及外国。其道可知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得舍利无数。瘗于慧因院之西北。寿七十八。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以晋水称之。 赞曰。 法界无尽  一心洞明  奋厥馀力  诠释群经 作式垂范  聿有骏声  慕法者众  海国扬舲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净源。字伯长。杨氏子。生而敏慧。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得度。奋志参寻。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见横海明覃。后谒长水璿法师。尽得华严奥旨。四方宿学。推为义龙。声誉籍甚。开法泉之清凉。苏之观音。杭之祥符。湖之宝阁。秀之善住。屡坐大道场。阐扬圆顿极旨。左丞蒲公守杭。尊其道。以慧因院。易禅为教。请师居之。道风大振。师笔力遒劲。合华严證圣正元二疏为一。以便观览。制华严楞严圆觉三忏法。及作法华集义通要十四卷。又疏解仁王般若等经。 义天者。高丽国王第四子。辞荣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上表。乞传贤首教。归朝弘扬。敕有司。举可授法者。以诚法师对。 诚法师者。住东京觉严寺。讲华严经。历席既久。学者依以扬声。其为人。纯至少缘饰。高行远识。近世讲人。莫有居其右者。上表举师自代。曰。臣虽刻意讲学。识趣浅漏。特以年运已往。妄为学者所推。今异国名僧。航海问道。宜得高识博闻者。为之师。窃见杭州慧因院僧净源。精练教乘。旁通外学。举以自代。实允公议。上可其奏。遣朝奉郎杨亿馆。伴至慧因。受法诸刹。迎饯如行人礼。初华严疏钞。久已散坠。义天持至咨决。遂得复全。义天。业就还国。留金书华严三译本。一百八十卷。于慧因。师乃建阁。奉安之。时称师为华严中兴之祖。师。之道遂大行海外矣。元祐三年冬。示寂。茶毗获舍利无数。塔于院西北。寿七十有八。义天念法乳。遣侍僧寿介等。过海致祭焉。师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学者。称晋水法师。
王安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51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常甫。王安石兄。仁宗庆历中以五经授弟子于江淮间,被教成材者甚众。后以进士下科补宣州司户,官终监江宁府盐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7 【介绍】: 宋颍州汝阴人,字夷甫。以经术著称。初隐居,屡召不起,欧阳修、王安石等皆称荐之。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变法,秩极赞同,一召即起。历官右正言、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于政事无所建明,闻望日损。
全宋诗
常秩(一○一九~一○七七),字夷甫,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不中,乡居以经术称。仁宗嘉祐中,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九年,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宋史》卷三二九、《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常秩(一○一九——一○七七),字夷甫,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屡授以官,不受。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四年,始诣阙,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秩长于《春秋》,著讲解数十篇。《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四
禅师名常总。剑州尤溪施氏。母梦男子。颀然色如金。握白芙蓉三柄。以授之。但一柄得。馀委地。觉而娠。后诞三子。伯仲皆不育。总其季也。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又八年落发。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师受具。神观秀异。鸾翔虎视。威掩万僧。伟如也。初至吉州禾山。依禅智材公。材有人望。厚礼延之不留。闻南禅师之风。辞材至归宗。久之无所得而去。归宗寺火。南公迁石门南塔。又往从之。及南公自石门。而迁黄檗积翠。自积翠而迁黄龙。总皆在焉。二十年之间。凡七往返。南公佳其勤劳。称于众。总自负密受。大法旨决。志将大掖临济之宗。名声益远。丛林争追崇之。南公殁。哭之不成声。恋恋不忍去。明年洪州太守荣公修撰。请住泐潭。其徒相语曰。马祖再来也。道俗争先愿见。元丰三年 诏。革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出守南昌。欲延宝觉禅师心公。宝觉举总自代。总知宵遁。去千馀里。王公檄诸郡。期必得之。竟得之新淦殊山穷谷中。遂应命。其徒又相语曰。远公尝有谶记。曰。吾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今符其语矣。总之名。遂闻天子。有诏住相国智海禅院。总固称山野老病。不能奉诏。然州郡敦遣急于星火。其徒又相语曰。聪明泉者。适自涸(远公所酌之泉。在方丈之西也)。凡两月而得旨。如所乞。就赐紫伽梨。号广惠。其徒又相语曰。聪明泉复涌沸矣。元祐三年。徐国王奏号。照觉禅师。总于衲子有大缘。槌拂之下。众盈七百。总尝燕坐。私相告曰。方丈夜有白光。天香郁然。其得众心如此。山门遣化。多边徼瘴雾处。有死于其所者。总必泣设位祭奠。尽礼荐拔。以故人人感动。罗汉系南禅师。祐公之子。有禅学。未为丛林所信。至东林。总大钟横撞。万指出迎。于清溪之上。于是诸方传之。号小南。其成就后学。又如此。总住持十二年。厦屋崇成。金碧照烟云。如夜摩睹史之宫。从天而堕。天下学者。从风而靡。丛席之盛。近世所未有也。六年八月示疾。九月二十九日浴罢安坐。泊然而寂。十月八日全身葬于雁门塔之东。阅世六十七。坐四十九夏。 赞曰。予尝游东林。览观太息。念其创(御名)之功。丛林之盛。非愿力大士。莫能为之也。东坡词曰。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是事且止。聊观其一戏。盖将谈笑不起于座。而化庐山之下。为梵释龙天之宫。渠不信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0 【介绍】: 宋南康军建昌人,字公择。仁宗皇祐进士。神宗即位,除秘阁校理,右正言、同管勾国子监。力诋熙宁新法,免校理,通判滑州。后历知鄂湖齐等州、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太常少卿。哲宗时进户部尚书。以反对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事,出知邓州,徙成都,至陕暴卒。少读书于庐山白石庵僧舍,仕则藏书山中,凡九千余卷,号“李氏山房”。有文集及《元祐会计录》等。
全宋诗
李常(一○二七~一○九○),字公择,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历蕲、江、宣三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初,为秘阁校理,改右正言、知谏院,出通判滑州,岁馀复职。历知鄂、湖、齐诸州,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元丰六年(一○八三),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哲宗立,进户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邓州。元祐五年(一○九○)徙成都,道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事见《苏魏公集》卷五五《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四
李常(一〇二七——一〇九〇),字公择,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李涛裔孙。皇祐元年进士,授江州判官、宜州观察推官。熙宁初,调秘阁校理兼史馆检讨。王安石引为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时安石始立新法,常上书极言其不便,安石遣所亲密谕意,常不止,遂免校理,通判滑州。复职知鄂州,改提点淮南西路刑狱。元丰中召为太常少卿。哲宗立,进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后出知邓州,徙成都府,行次陜,暴卒,年六十四,时元祐五年二月。少读书卢山白石庵,藏书九千馀卷,名「李氏山房」。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和会计录》三十卷,今佚。《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耶律常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皇族。耶律适鲁妹。能诗文。操行修洁,自誓不嫁。道宗咸雍间,作文述时政。帝称善。尝以诗讽耶律乙辛。卒年七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复州景陵人。与司马光、范纯仁友善。官朝议大夫、上柱国致仕。以诗名。有《沧浪集》。
全宋诗
张徽,字伯常(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三九),景陵(今湖北天门)人(明嘉靖《沔阳志》卷一七)。神宗熙宁初为福建转运使兼知福州(《福建通志》)。以上柱国致仕(《龙学文集》卷一一附和诗题衔)。著有《沧浪集》等(《沔阳志》),已佚。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素,字履常,宣城(今安徽宣州)人。神宗熙宁间进士(清康熙《江南通志》卷三○)。元丰二年(一○七九)知瑞安县(清嘉庆《瑞安县志》卷六)。
常景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常景,神宗时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后徙家河南(今河南洛阳)。尝游宦巴蜀。
吴天常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7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全。少力学,以气节自许,知名里中。尝从丁宝臣学,宝臣荐其才于欧阳修,为修所称赞。以荫补官,历知辰州,立学校,劝读书,人皆服从。后以病卜居蕲州。有诗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施常,尤溪(今属福建)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曾知永福县(《淳熙三山志》卷三七)。今录诗二首。
萧常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1 【介绍】: 即萧义。辽国舅之族,字子常。年三十余,始为祗候郎君。以女为燕王妃,拜永兴宫使,授国舅详稳。官至北府宰相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常传正,神宗元丰间官夔州路提举常平,与席汝明同时。事见《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原官。著《》、《》、《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1099 【介绍】: 宋蕲州蕲水人,字安常。儿时读书过目辄记。家世医,父授以脉诀,独取黄帝、扁鹊之书治之。未冠病聋,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通贯百家之说。著《难经解义》数万言,又作《主对集》、《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辟邸舍居求诊者,亲视饘粥药物,必愈而后遣。不可治者亦必实告之。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家世医,医家诸书,靡不通贯。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活人无数。苏轼称其缄术妙绝,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疾甚神。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伤寒总病论》等。年五十八卒。见《苏轼文集》卷七三《单庞二医》、《庞安常善医》,《宋史》卷四六二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