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情  拼音:tóng qíng
1.同一心思。指好恶观念、意见相同。《韩非子。扬榷》:「参名异事,通一同情。」《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
2.同谋、同夥。宋。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死者稍众,则所差衙前曹司医人,与岳子同情。使囚诈称疾病,以张人数。」《董西厢》卷二:「虽被贼掠,皆我开门迎贼所致,执作同情,何辞以辩?」
3.一种情绪。指对于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发生共鸣,或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理解。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國語辭典》:恒情(恆情)  拼音:héng qíng
常情。《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起程》:「互相争嚷,亦世俗恒情耳。」
分類:常情
《漢語大詞典》:大情
(1).常情。庄子·大宗师:“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2).大的人情。红楼梦第六十回:“虽然是个尊贵物儿,却是吃多了也动热,竟把这个倒些送个人去,也是大情。”
分類:常情人情
《漢語大詞典》:恒状(恆狀)
常态;常情。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 寄 伪儿啼,恐慄为儿恆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顾窘戮天才,殆人群恆状,滔滔皆是,寧止 英伦 。”
分類:常态常情
《國語辭典》:居易  拼音:jū yì
居平正坦荡之境,不矫情行险以立名。《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所具有而异于其他动物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通常的情感理性。《西游记》第一四回:「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
《漢語大詞典》:过情(過情)
(1).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孙奭 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宋 陈师道 《上林秀州书》:“言不足以尽意,名不可以过情。” 明 冯梦龙 《永团圆·齐馆讯因》:“我为解俘囚叩謁油幢,荷知己过情褒奬。”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钓过情之誉,是再辱也。”
(2).超越常情。 宋 王圭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皇帝践祚之始,衔哀过情。” 元 杨载 《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善对慙鸣鹤,能歌愧饭牛。过情蒙许与,弥月为淹留。” 清 陈确 《示友帖》:“此等馈遗,最是天理上事。特今人罕能行之,反以为过情耳。”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往还书问,好以粉红笺作蝇头细楷,造语亦絶俊,恒多悲戚及过情之谈。盖 苏长公 一肚皮不合时宜,藉此发洩耳。”
《國語辭典》:戒严(戒嚴)  拼音:jiè yán
在战时或非常时期,所采取的军事管制措施。唐。李商隐 隋宫诗:「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
《國語辭典》:免俗  拼音:miǎn sú
免除一般世俗的习惯。如:「逢年过节,总是不能免俗的要做些应景菜。」
《漢語大詞典》:矫激(矯激)
(1).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后汉书·第五伦传论:“君子侈不僭上,俭不偪下,岂尊临千里而与牧圉等庸乎?詎非矫激,则未可以中和言也。”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东汉 之衰也,时人莫不矫激而奋厉,故贤不肖不相容,以至於乱。”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或取深山穷谷以为家,指泉石风月以为友,是岂迂僻矫激不近于人情?”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八:“衰世尚名义,作事多矫激。”
(2).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以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诗章则学矫激於 孟郊 。”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每闻諫諍辞,苦意多矫激。” 李大钊 《青春》:“ 拜轮 此言,固甚矫激,且寓风刺之旨。”
(3).激励。 唐 韦皋 《鹦鹉舍利塔记》:“因可以矫激流俗,端严梵伦。”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íng
1.违反常情,表示高异的风格。《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论曰》:「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老残游记》第八回:「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
2.掩饰真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ing
人的性情倔强、任性。如:「这个人真矫情,动不动就耍小性子。」
《國語辭典》:反常  拼音:fǎn cháng
违背常情。《后汉书。卷三三。周章传。论曰》:「孔子称:『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也者,反常者也。」
《國語辭典》:诡激(詭激)  拼音:guǐ jī
诡奇偏激,不合于中正之道。《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又作海赋,文辞诡激,独与众异。」
《漢語大詞典》:处变(處變)
(1).生活在异常情况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恨海》第七回:“侍奏父母是人子当尽之职,处常尚且如此,何况处变。”
(2).处置事变。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时咸谓 戚将军 能处变也。”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割慈全国体,处变重宗潢。”
《漢語大詞典》:处常(處常)
生活在正常情况中。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恨海》第七回:“侍奉父母是人子当尽之职,处常尚且如此,何况处变?”
分類:正常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