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俗士驾回
 
勒回俗驾
  
山英扫迹
 
山灵俗驾回
 
山灵勒
 
山灵勒驾
 
山鬼移文
 
席次眉轩
 
抗尘容
  
负烟霞
 
起钟山笑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书下·北山移文〉~957~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干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土。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石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比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國語辭典》:席次  拼音:xí cì
1.座位的次序。如:「入场后请按照指定的席次入座。」《孔子家语。卷八。问玉》:「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2.政治团体在议会中所占的座位,藉以表示当选的人数。如:「这次选举,执政党较上次丧失了不少席次。」也作「席位」。
《漢語大詞典》:齿位(齒位)
(1).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
(2).排列的官位。 明 赵南星 《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 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
(3).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 唐 韦应物 《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唐 权德舆 《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皆屈,而智者叹焉。”
《國語辭典》:西席  拼音:xī xí
家庭或私塾教师。《儒林外史》第二回:「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你又来了!咱们请的西席老夫子,才叫先生,怎么堂子里好称先生?」也称为「西宾」。
分類:席次为宾
《漢語大詞典》:叙齿(敍齒)
亦作“叙齿”。 按年龄的长幼而定席次。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听雨纪谈》:乡人叙坐固以齿,而云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则不齿于族。是同辈而叙齿可也。苟非其人,亦以齿尊之,不几失礼乎!”参见“ 序齿 ”。
《國語辭典》:序齿(序齒)  拼音:xù chǐ
依年龄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水浒传》第二回:「叫庄客请这当村里三四百史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教庄客一面把盏劝酒。」
《國語辭典》:桌席  拼音:zhuō xí
1.酒席或办理酒席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回:「其馀殡仪、桌席、执事、吹打以及杂用、饭食、破土、谢风水之类,须三百多银子。」
2.席次。《红楼梦》第四○回:「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岂不别致!」
分類:席次坐位
《国语辞典》:高冈儿(高冈儿)  拼音:gāo gǎng ér
席次、座位中最有身分地位的位置。如:「他们彼此谦让谁才够资格坐这高冈儿。」「这高冈儿非您莫属,就别客气了。」
《漢語大詞典》: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诗:“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闕期。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弃疾 《行香子》词:“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輞川图》。”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七:“别是寻常会却奇,美人泪比《北山移》。”参见“ 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漢語大詞典》:移文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