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易汉帜
代帜
东北易帜
赐帜
旗帜皆赤
旗帜鲜明
青帜白旌
升帜
法界标帜
方帜(字 汉树 号 马溪 )
词典(续上)
拔帜树帜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易汉帜
代帜
东北易帜
赐帜
旗帜皆赤
旗帜鲜明
青帜白旌
升帜
佛类词典
标帜法界标帜
其它辞典
释行帜(字 法幢 林 增志 )方帜(字 汉树 号 马溪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行帜,字法幢。姓林氏,瑞安人也,原名增志。明崇祯戊辰进士,官中允。甲申,李自成犯阙,抗节不屈,酷刑几毙。贼败,乃间关南旋。及闻大清定鼎燕京,知事不可为,遂薙发为僧,时年已五十四。初读书兴善寺,即契禅衲。馆头陀山密印寺,即唐宿觉道场也,古殿将倾,隐怀兴复志。日与僧摩相讲习,益知有向上事。及作令蒲圻,御史黄宗昌见僧摩有宗门三关语,因问之曰:“儒亦有三关乎?”曰:“有。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初关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二关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字者,三关也。”宗昌怿然,结契弥厚。及改僧服,居吕峰山,更厉切磋,究心生死。尝具夙愿,再造密印祖庭,卒达所志。事多玄感,详载《重兴碑记》。壬辰,曳履过四明,登雪窦,拜石奇僧受具足,且付以法焉。乙未,入大梅山,访汉尉梅子真迹。钃秽剪荆,新唐僧法常旧观,盖八百馀年荒庭。至是乃得与诸佛子披霜立雪,本分提持,远近趋跄,渐成丛林。苒荏六载,复还东瓯。庚子冬,开垆密印。丙午,应括苍净觉请,以密印付多子无。丁未夏季,示微疾,舟还陀峰,八月十二日,对众说偈曰:“七十五年间打鬨,总无奇特出常伦。而今撒手悬厓去,一任诸方说幻真。”悠然而逝,著有《语录》若干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方帜,字汉树,号马溪,桐城人,侨居金陵,康熙廪贡生,芜湖训导,有《马溪诗集》。
《漢語大詞典》:拔帜树帜(拔幟樹幟)
同“ 拔赵帜易汉帜 ”。 清 林寿图 《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中丞》诗:“拔帜树帜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立赤帜(拔趙幟立赤幟)
见“ 拔赵帜易汉帜 ”。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韵府拾遗 寘韵》:代帜(代帜)
俞允文蟋蟀赋各施䌽以代帜均约结而定盟
《骈字类编》:赐帜(赐帜)
唐书高丽传帝进攻白崖城虏酋孙伐音阴丐降然城中不能一帝赐帜曰若降建于堞以信俄而举帜城人皆以唐兵登矣乃降
《漢語大詞典》:升帜(升幟)
升旗。 田汉 《哭程砚秋》诗之一:“眉飞 燕市 初升帜,肠断 欧洲 劫后墟。”
标帜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沈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不动明王)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證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幖帜,通俗文徽号曰标,私记曰帜。字皆从巾,或从木作标,谓以木为标,标而记之,此亦两通。」
(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沈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不动明王)附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作幖帜。标者表也,又旌旗也,标帜者,彰表之义。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来内證之德。大日经五曰:「秘密主,有造漫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同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幖帜。」同演密钞九曰:「标帜者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幖帜,通俗文徽号曰标,私记曰帜。字皆从巾,或从木作标,谓以木为标,标而记之,此亦两通。」
法界标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曼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标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识法界主,亲近修行,故曰皆是法界标帜也。」
(术语)密教之意,谓一切种种之俗事,皆悉为无上菩提之标帜。大日经疏四曰:「种种世谛门,皆是法界标帜。所谓良日晨者,意在菩提心嘉会之晨也。(中略)定日者,日喻本尊身,月喻修习瑜伽行。」演密钞五曰:「谓军旅既行,幢旗为前导,则识其主也。法界标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曼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标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识法界主,亲近修行,故曰皆是法界标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