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55—约1221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工诗词,擅书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清虚骚雅,对后世影响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
全宋诗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历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为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为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乾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姜夔(1155-约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
黄鹤楼志·人物篇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幼时随做官的父亲流寓于湖北汉阳一带,后长期寓居湖州、杭州,一生未仕。姜夔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淳熙十三年(1186)冬,和友人游览新建成的南楼(又称安远楼),写下《翠楼吟•武昌安远楼成》这首音调谐婉、文笔优雅、寓意深长的词作。又有《清波引•冷云迷浦》,回忆了相伴“鹦鹉之草树,黄鹤之伟观”而客居汉阳时的情景。
钦定四库全书·白石道人诗·提要
白石道人诗集》二卷,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夔学诗于萧𣂏。而卷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称:“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不若无所学者之为得。”其一篇称:“作诗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学盖以精思独造为宗。故序中又述千岩、诚斋、石湖咸以为与已合,而已不欲与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观其诗,运思精密,而风格高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有以也。《宋史·艺文志》载夔《白石丛稿》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卷。今止二卷,殆非完本。考《武陵旧事》载夔诗四首,《咸淳临安志》载夔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夔诗一首,皆此本所无。知在所佚一卷之内矣。 夔又有《诗说》一卷,仅二十七则,不能自成卷帙,旧附刻词集之首。然既有诗集,则附之词集为不伦,今移附此集之末,俾从其类。观其所论,亦可以见夔于斯事所得深也。
白石道人诗·原序
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或者弗省,遂艳其各有体也。近过梁溪见尤延之先生,问余诗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之为得。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先生因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润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杨廷秀者乎?高古如萧东夫,俊逸如陆务观,是皆自出机轴,亶有可观者。又奚以江西为?余曰:诚斋之说政尔,昔闻其历数作者,亦无出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虽然,诸公之作,殆方圆曲直之不相似,则其所许可亦可知矣。余识千岩于潇湘之上,东来识诚斋、石湖,尝试论兹事,而诸公咸谓其与我合也。岂见其合者而遗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为合耶?抑亦欲俎豆余于作者之间而姑谓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众也。余又自唶曰:余之诗,余之诗耳。穷居而野处,用是陶写寂寞则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钓能诗声,不惟不可,亦不敢。【一】 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求与古人合。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彼惟有见乎诗也。故向也,求与古人合,今也求与古人异,及其无见乎诗已,故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其苏子所谓不能不为者乎。余之诗,盖未能进乎此也。未进乎此则不当自附于作者之列,悉取旧作,秉畀炎火,俟其庶几于不能不为而后录之。或曰不可,物以蜕而化,不以蜕而累,以其有蜕,是以有化。君于诗将化矣,其可以旧作自为累乎。姑存之以俟他日。【二】
全宋文·卷六六一一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寓居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自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帝。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试礼部不第。自是不复求仕,遨游大江南北,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诸人为友。夔通音律,擅书法,工诗词。其诗格高秀,词亦精深华妙,为南宋词人中之重要作家。著有《白石诗》一卷、词五卷,又有《绛帖平》、《续书谱》等。见陈思《白石道人年谱》(《辽海丛书》第三册),《全宋词》第三册第二一七○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沧州人,字道默,号岩荦。明崇祯七年进士。善画,工诗文。崇祯末任兵科都给事中,降李自成。自成败,逃回家乡。清顺治元年,以荐起复原官。五年,擢至户部右侍郎。八年,以销算钱粮有弊端,降级外调。后以才识明敏,又擢至户部尚书,再遭降调,最后为太仆寺卿。十七年,被劾革职。
沧海遗珠
戴明说(1609-1686)字道默号岩荦,道号定园,晚年自号铁帚,行一。河北沧州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诰授资政大夫。著有《定园诗集》、《定园文集》、《篆书正》、《礼记提纲广注》、《历朝诗选》、《唐诗类苑选》、《六朝诗集》、《邹鹿合编》、《定园未刻草》、《香云庵诗集》、《茅庐诗草》、《偶见录》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沧州人。明崇祯甲戌进士。入国朝,官至户部尚书。有《定圃诗集》。
维基
戴明说(?—1660年),字道默,号定圃、岩荦、定园先生,北直隶沧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画家。明崇祯甲戌进士,清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历礼科左给事中。李自成入北京,任工谏议(给事中)。继而降清,续任给事中。历升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卿、刑部侍郎等职。顺治十二年(1655年)擢户部尚书,次年被降职。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
任弘亮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丰川人。字汝寅。号敝帚。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悟帚,字扫叶,宜兴人。住龙池,有《还云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刘永济(1887-1966) 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新宁人。著名古典文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对屈赋和《文心雕龙》研究颇深。有《屈赋通笺》、《文心雕龙校释》、《唐人绝句精华》、《唐乐府史纲要》、《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词论》、《微睇室说词》、《诵帚庵词》等。
刘永济词集·席序
近儒朱鼎甫尝谓:小学、骈文,在清代为复古,其说诚然,而未尽。窃以为近世小学,能创通字例之条,直窥古始,乃返于魏晋以前;若骈文,乃所谓通变者耳。推之于词,亦犹是矣。词之为技,大衰于明,而振起于清初,极盛于近数十年间。四五钜子,接踵相望,蔚为大国,不独擅其能事,而于唐、五代、宋人词集,校勘考订之精,评骘流别之当,其学殆非骈家所能逮。盖守而能变,变而后大者。予友刘君诵帚适遘斯会,少时受词法于朱、况两先生,由是以名其家,而涉词以教于上庠者垂三十年。论词则一主况先生,两条理之加密,校古词集尤勤,又尝创定律谱,其学深而功至,故发于章阕,能撷古人之菁英,顾规庑一家,意非所屑,不追时好。为梦窗词,而往往似白石,意其胸襟性情或近之欤?而君固弗自限也。学古不以古人自限,吾又安敢以词人目吾诵帚哉?君治文学专于楚词,笺屈原赋累数十万言,终定为屈赋学五种;复校释君家彦和文心之书,善析名理。其为学自先秦以迄宋元,而必以魏晋南北朝为之枢纽。往岁著文学史至隋而止,有斐然之观,可谓修词立其诚者也。平居遇事,侃侃直抒胸臆,持论不为媕婀。风神简贵,而亦平易近人。治事有程,起居有节,当其耆年,无异少壮,貌臒而神王,发无一茎白者。葆啬而身益健,闳览而识日高。其述造足以信今而传后,械朴寿考作人之什,于君征之矣。予辱君知厚,重以通家之谊,自顾所学不逮远甚,且病懒无所就。然君动辄咨诹以为可语于古,不以浅见寡闻薄之也。又自顾知交中多吴越士,往往擅词名而生平不谙倚声,未尝习为词,每读其人与君之作,叹服而已,不能酬和也。君既定词为四集,因劝其写印,使流传天壤间,君终诺之。有自序说流派与己学词渊源甚具,其意悱恻,其词隐约,若呼古人而欲出之者,其甘苦则君之所独知不欲论。论君学行,可以为后生法式者。及其老而传学,人争趋之,亦庄生所谓耆艾人而有经纬本末者,此君之所以取重于世也欤。今兹秩登七十,值其生辰,请诵君燕乐之篇,致语成序,即用为君寿,傥亦相视而莞尔乎。 一九五七年岁次丁酉席启駉序
刘永济词集·自序
人生有情不能无感,感而不能无言。其言之欢戚,情之哀乐寄焉。其情之哀乐,世之治乱系焉。此诗歌之所由作也。词体晚出,所以寄情尤愈于诗歌,盖其曲调之低昂,节拍之舒促,恒足以表其情之畅郁,尽唱叹之致。窃尝合古词人之作观之,其发唱之情虽至夥,要不出乎哀乐,而世之治乱,即因以见。其有专为一己之通塞,或且但为游目骋怀而作,固不可一绳以此义。然词人抒情,其为术至广,技亦至巧:或大声疾呼,或呻吟宛转;或径情质言,或旁见侧出;或掩抑零乱,迷离惝恍;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且流为跌宕怪神,不可为训。然而,苟其情果真且深,其词果出肺腑之奥,又果具有民胞物与之怀,而又若万不得已必吐而后快之势,则虽一己通塞之言,游目骋怀之作,未尝不可以窥见其世之隆污,是在读者之善逆其志而已。试略数之,则有身居台辅,出其绪馀,为酒边灯外,宴乐宾朋之资,因而感叹岁时,沉吟衰盛,而雅志不遂之苦,世运升降之故,往往流露其中。亦有生于华庑而志思恬逸,天授奇怀,悲多乐寡,花朝月夕,自然生感,其词危苦阨塞,如怨如慕,如不得已。亦有遭际昏朝,远斥殊城,情烟邑而难申,魂屏营而靡止,则感喟节物,留念盈虚,不能自已于言。亦有嘉遁之士,放迹岩岫,一觞一咏,自适其适。或则纵情曲蘖,寄兴丝竹,当其酣适,视生死若朝暮;或则嫚戏污贱以溷于俚俗,务为诙诡,恣肆不庄,聊为快意;或则托志思妇,以写其怀才不遇之意,因而粉香脂莹,云发月眉,以形其美;曳罗绮,被珠玉,琼闼绣帏,金炉沉水,以称其情。丽其言乃亦柔媚宛曼,动魂荡魄。亦有世值屯邅,身丁离乱,易姓移代,矢志靡他,坚贞不屈而彷徨山泽,触物兴悲。或则闵念衰危,志存拯救,则已无及,乃俯仰兴怀,呼天斫地,其音惨烈而情悲壮。亦有羁栖流离,星程月驾,维舟荒溆,税马凉驿,听鸟生悲,看花陨涕,其声凄悱,使诵之者黯然而不欢。此其人之情虽万变,其词虽千殊,要不难由之推见其所遇之世,而此体之封城亦缘是而始大,故能截然与诗赋画境,蔚成大国。予少时得古今词集于姑丈松琴龙先生家。久之,亦稍习为之,而不自知其不合也。既壮,游于沪滨,适清社己屋,骚人行吟,若蕙风况先生、彊村朱先生,皆词坛巨手,均寓斯土,偶以所作浣溪沙(“几日东风上柳枝,冶游人尽著春衣,鞭丝争指市桥西。寂寞楼台人语外,阑珊灯火夜凉时,舞馀歌罢一沉思。”)请益蕙风先生。先生喜曰:“能道沉思一语,可以作词矣。词正当如此作也。”心知此用长者诱掖后生之雅意,然亦私自喜。时彊村先生主海上沤社,社题有绿樱花、红杜鹃分咏。予非社中人,蕙风命试作,彊村见之曰:“此能用方家笔者。”予谨受命,然于此语不甚解也。及历世既久,更事既多,人间忧患,纷纭交午,有不得不受,受之而郁结于中,有不得不吐者,辄于词发之。复值日寇入侵,而窃禄者阘茸淫昏,绝无准备,国势危于累卵,中情激荡,所为渐多,斯事之艰苦,亦知之渐深,然衡以古词人之所为,每以自愧。而所遇之世有非古词人所得想像者,其艰屯则且倍蓗之,故其所以为言,有非可范以往矩者,既已不得起朱、况两先生而质正之,终恐弃之乱烟衰草中耳。爰以暇日,删存一二,断自辛未,迄于今兹。既竟,因述予学词所由,及甘苦所得于此,且以志两先生诱掖之雅意焉。 一九四九年岁次己丑,刘永济自序于武昌武汉大学寓楼
刘永济词集·录稿后记
予曾于己丑年,都录辛未以后所为词,分为三集,曰语寒,曰惊燕,曰知秋,共二百有馀阕,并为自序一首,以述予作词缘起。后更检阅,觉其中讥讽时事、忧生悯乱之作,不出文人旧习,一凭主观所觉,于卅年来客观存在中,巨大历史变革绝无反映。其发抒心情、流连光景之词,亦不出布尔乔亚意识形态,殊无存稿之价值,偶读高尔基回忆录,自称曾思将其中“从革命中估计知识份子作用”之谬见删去,继思留此以告世人,有何不可;且举列宁“人当自错误中学习”一语以自解,谓留之使世之以主观论事者知其非。然则予亦可以高尔基此语自解,存之使世人知我之过。己丑以后,精力日衰,吟事渐废,数年之中所作才廿馀阕,因附前三集后,曰翠尾集。盖亦有孔翠自怜之意焉。时一九五七年丁酉也。老友露丝席君谓予是岁七十初度,怂恿写印分赠知交以为纪念,并惠赠大序一首,剑农李君闻而和之。乃姑取前后所录各词重加厘定,而记其存稿之故如此。丁酉以后,所作愈少,今复择其可备省览者,合之前所录共二百阕。自念毕生所作本无可观,于无可观之千百中,取此区区聊以存数十年之踪迹,供把玩耳。何可公之世人哉?然则高尔基之说于予实比拟非伦,又何可借之以自解?一九五九年十月录稿后记。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庞俊(1896-1964) 初字少洲,因慕姜夔,更字石帚。成都人。博通经史。弱冠即受知赵熙、林山腴等川中名家。历任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师范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光华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弟子白敦仁集其诗词文为《养晴室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