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希夷  拼音:xī yí
1.原指道的本体无声无色。语本《老子》第一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用以指虚空玄妙。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2.灵芝的别名。参见「灵芝」条。
《國語辭典》:希有  拼音:xī yǒu
1.少有、少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就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唐家希有之音,这是后话。」也作「稀有」。
2.动物名。古代传说中的大鸟。唐。李白〈大鹏赋。序〉:「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分類:少有大鸟
《國語辭典》:几希(幾希)  拼音:jī xī
相差不多、很少。《孟子。离娄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一道〉:「则是未能察脉而欲试华佗之方,其异于操刀而杀人者几希矣。」
分類:相差极少
《國語辭典》:希世  拼音:xī shì
1.世上少有。《文选。张协。七命》:「此盖希世之神兵,子岂能从我而服之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谲而鸿纷。」
2.阿附世俗。《庄子。让王》:「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
《國語辭典》:希声(希聲)  拼音:xī shēng
1.极细微的声音。《老子》第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2.玄妙虚幻的言谈。《抱朴子。内篇。祛惑》:「浅薄之徒,率多誇诞自称,说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
《國語辭典》:希圣(希聖)  拼音:xī shèng
希望及于圣人。《文选。李康。运命论》:「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漢語大詞典》:希颜(希顔)
(1).仰慕 颜渊 。希,仰望; 颜 , 颜渊 。《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马,亦驥之乘;希 颜 之徒,亦 颜 之伦也。”按,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作“睎”。
(2). 颜渊 为 孔子 最贤能的弟子。后以“希颜”泛指仰慕贤者。隋书·隐逸传·崔颐:“本无意於希 颜 ,岂有心於慕 藺 。” 宋 朱熹 《教思堂作示诸同志》诗:“咏归同与 点 ,坐忘庶希 颜 。”
(3).窥察他人颜色。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
《國語辭典》:希微  拼音:xī wéi
1.隐约不明。《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宋。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2.稀疏细微。唐。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历乱希微,雾杂烟霏。」
《漢語大詞典》:希贤(希賢)
(1).谓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宋 周敦颐 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2).指效法贤人。 明 徐霖 《绣襦记·剔目劝学》:“卖釵收古典,劝郎希圣希贤,穷理义坐青氊。”
《漢語大詞典》:希阔(希闊)
亦作“ 希濶 ”。
(1).稀疏;稀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 宋 朱熹 《缴纳南康任满合奏禀事件状四》:“境内观寺鐘鼓相闻……而先王礼义之宫所以化民成俗之本者,乃反寂寥希阔,合军与县仅有三所而已。”
(2).长久。汉书·礼乐志:“春秋乡射,作於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鏗鎗,不晓其意。”宋史·礼志二十:“ 五代 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閤亦希阔不讲, 宋 復行之。”
(3).不平常;罕见。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羣起而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省状元同郡:“至 淳祐 甲辰,省元 徐霖 、状元 留梦炎 皆 三衢 人。一时士林歆羡,以为希阔之事。”
(4).指久别的情怀。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王矩》:“ 矩 省奏,为 杜灵之 ,入船共语,称叙希濶。”
《國語辭典》:希古  拼音:xī gǔ
1.仰慕古人。如:「希古而一味地师古模拟抄袭,违背了文学发展的趋势。」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明。李东阳〈苏子由告身跋〉:「马君之希古好德,公天下之物而不为私者,亦不可泯也。」
2.古时少有。如:「希古老人」。
分類:仰慕
《國語辭典》:希望  拼音:xī wàng
1.心中有所期盼。如:「父母总是希望小孩将来能有所成就。」
2.心中的想望、期待。如:「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3.仰望。《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
《漢語大詞典》:希进(希進)
希图仕进。 宋 曾巩 《谢解启》:“患难艰危,流离顿挫;孰有至孤之迹,敢萌希进之心!”明史·阉党传·田尔耕:“ 尔耕 广布侦卒,罗织平人,锻鍊严酷,入狱者率不得出。宵人希进者,多缘以达於 忠贤 。”
分類:希图仕进
《漢語大詞典》:希合
迎合;投合。三国志·吴志·孙晧传“所在战克”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张悌 ﹞少知名,及处大任,希合时趣,将护左右,清论讥之。” 宋 苏轼 《乞郡札子》:“但以 光 所建差役一事,臣实以为未便,不免力争。而臺諫诸人,皆希合 光 意以求进用。”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必其君主有好名之心,有自重之意,以己身之光荣与国家之光荣视同一体,如是,则必将希合民心,勉强行道,而其国亦得以小康。”
分類:迎合投合
《漢語大詞典》:希旨
见“ 希指 ”。
《漢語大詞典》:希指
亦作“ 希旨 ”。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汉书·孔光传:“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颜师古 注:“希指,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后汉书·吴良传:“每处大议,輒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利口小辩,希指巧言者,谓之标领清妍。”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虽得户八十餘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以少为多。”
分類:迎合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