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9
词典
2
分类词汇
63
佛典
24
共63,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舍身
檀那
结缘
信士
配德
托钵
行乞
敷教
化缘
解泽
流惠
施主
施人
福业
斋供
《國語辭典》:
舍身(捨身)
拼音:
shě shēn
1.为事物尽力而不惜牺牲自己。《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
2.出家为僧,或为弘扬佛法而牺牲己身。《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
分類:
舍身
佛教徒
牺牲
自己
宣扬
肉体
佛法
布施
寺院
苦行
精神
《國語辭典》:
檀那
拼音:
tán nà
1.布施。为梵语dāna的音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
2.施主。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三。武平灵怪录》:「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分類:
梵语
梵语音译
语音
音译
布施
施主
《國語辭典》:
结缘(結緣)
拼音:
jié yuán
佛教上指建立关系。
分類:
佛教语
布施
结交
善行
佛法
机缘
缘分
将来
来得
因缘
《國語辭典》:
信士
拼音:
xìn shì
1.诚实不欺的人。《荀子。王霸》:「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2.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唐。郭崧〈药师像赞。序〉:「立召良工,彫磨斯像,使信士等日加精勤。」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我也曾杀的番军怕,几曾有个信士请,直到中年才落发为僧。」
分類:
信士
诚实
信奉
佛教
可信
在家
男子
梵语
指出
优婆塞
出财
布施
太宗
《漢語大詞典》:
配德
(1).布施恩德。
《
国语·晋语二
》
:“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公子尽之,无爱财。” 韦昭 注:“以重赂配己之德。”
(2).谓德行堪与匹配,尊称别人之妻。
《
南史·后妃传序
》
:“ 梁武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
:“既不为内外兵马,想是正宫未立,配德无人?”
分類:
布施
德行
施恩
恩德
匹配
尊称
《漢語大詞典》:
托钵(託鉢)
(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乞求布施,都手托钵盂。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 目连 蒙佛勑,遂即託鉢持盂,寻觅阿孃。”
(2).指乞食。
《廿载繁华梦》
第三四回:“纵或不然,妾寧沿门託鉢,以全终始,方称妾心。”
分類:
乞食
托钵
钵盂
佛教
教戒
戒律
规定
僧
斋堂
用膳
施主
主家
乞求
布施
《國語辭典》:
行乞
拼音:
xíng qǐ
向人乞讨。《管子。轻重己》:「食如言而勿遗,多者为功,寡者为罪,是以路无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主于此。」
分類:
行乞
佛教语
乞讨
僧
托钵
布施
《國語辭典》:
敷教
拼音:
fū jiào
传布教化。也作「敷化」。
分類:
布施
施教
教化
《國語辭典》:
化缘(化緣)
拼音:
huà yuán
1.僧、尼、道士向人求乞布施。因布施者与仙佛结下善缘,故称为「化缘」。《西游记》第二○回:「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尚。』」《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寺里有两个小和尚都去化缘,因此寺中冷静,无人走动。」也称为「募化」、「求化」。
2.与俗世的因缘。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生盟者二十年。」《景德传灯录。天竺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
分類:
化缘
教化
因缘
募化
佛教
捐款
布施
菩萨
众生
而来
来到
人世
《漢語大詞典》:
解泽(解澤)
(1).布施恩泽。
《
史记·乐书
》
:“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泽不流。” 张守节 正义:“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 宋
王安石
《谢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表》
:“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2).指恩泽。 清
顾炎武
《感事》
诗之二:“詔令屯雷动,恩波解泽流。”
分類:
布施
施恩
恩泽
《漢語大詞典》:
流惠
布施恩惠。
《汉书·翼奉传》
:“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遗。”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分類:
布施
施恩
恩惠
《國語辭典》:
施主
拼音:
shī zhǔ
供养财物、饮食给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今朝无甚事,施主人家化些道粮走一遭去。」《红楼梦》第一五回:「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
分類:
施主
佛道
布施
敬称
《國語辭典》:
檀越
拼音:
tán yuè
施主。译自胡语。指以财物、饮食供养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时出家人也用来尊称一般的在家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像你小檀越偷钱买书念,这是极上进的事。」也译作「檀樾」。
分類:
梵语
梵语音译
语音
音译
施主
《漢語大詞典》:
施人
施恩于人。 汉
崔瑗
《座右铭》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廉於殖财,施人不倦。”亦指布施的人。 宋
徐照
《送奭上人化缘》
诗:“阁盛灵佛像,碑载施人名。”
分類:
施恩
布施
《漢語大詞典》:
福业(福業)
佛教语。指布施行善、慈悲利生等造福的功德。
《景德传灯录·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覩之?”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
:“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所作福业,举意便成,如一滴水,流入世间,即为江河。”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
卷六:“盖缘每认陛下本是天人,暂来人世,是以生知福业,性禀仁慈。”
分類:
佛教语
布施
施行
行善
慈悲
利生
造福
功德
《國語辭典》:
斋供(齋供)
拼音:
zhāi gòng
供奉神佛的食品。《水浒传》第一回:「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巫娘子与他约定日期,到庵中,先把五钱银子与他做经观斋供之费。」
分類:
斋供
祭祀
寺庙
布施
庙中
死者
供应
僧道
神佛
斋食
饭食
上供
供食
食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