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极妙(極妙)
极其美妙;极其巧妙。 晋 张翰 《杖赋》:“惟万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独书。中神性之极妙,岂给口之至味。”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四:“忽见庙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下,生视之,乃结草成者,文理甚细,色白而製度极妙。”
分類:美妙巧妙
《國語辭典》:小巧  拼音:xiǎo qiǎo
1.小技巧。《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栏,颇施小巧。」
2.娇小灵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一路看他腰间沉重,语言温谨,相貌俊逸,身材小巧,谅道不是歹人。」
《漢語大詞典》:神巧
神奇巧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所收不过一季,又有折封对号、流水查擦、改稽总撒,猾胥无所施神巧之技矣。”
《国语辞典》:妙喻  拼音:miào yù
巧妙的譬喻。如:「他有许多妙喻,令人绝倒。」
分类:巧妙譬喻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言巧
(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晋 兗州 刺史 沛国 宋处宗 ,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輟。 处宗 因此言巧大进。”
(2).言语巧妙。 宋 孔武仲 《乞巧》诗:“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
《漢語大詞典》:逞巧
谓显示自己技艺巧妙。后汉书·张衡传:“ 蒱且 以飞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棋局逞巧,博弈惟贤。” 李详 《哀轮船文》:“竞趋便以逞巧,若饮鴆而思济。”
《漢語大詞典》:巧辞(巧辭)
(1).善于言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利口巧辞, 孔子 常黜其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司空 有一少年来謁,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
(2).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 、 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 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 雄 惧,逃归。”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漢語大詞典》:便巧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漢語大詞典》:辞辩(辭辯)
(1).能言善辩。韩非子·亡徵:“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宋书·颜延之传:“上使问 续之 三义, 续之 雅仗辞辩, 延之 每折以简要。”金史·白华传:“汝辞辩,特以 合喜 、 蒲阿 皆武夫,一语不相入,便为齟齬,害事非细,今以汝调停之,或有乖忤,罪及汝矣。”
(2).巧妙的言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待干戈,聊用辞辩,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3).言谈,谈吐。史记·五宗世家:“季年好音,不喜辞辩。为人吃。”南史·张畅传:“ 孝伯 辞辩亦北土之美, 畅 随宜应答,吐属风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 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国语辞典》:活著  拼音:huó zhāo
1.妙著。指奕棋下子巧妙,不为敌人所制。元。周密〈朝中措。桐阴薇影小阑干〉词:「自有仙机活著,未应袖手旁观。」
2.可随机应变的行事策略或办事方针。如:「他向来机警,自有活著,你不必担心。」
《漢語大詞典》:极巧(極巧)
(1).用尽技巧。 汉 马融 《长笛赋》:“丸挻雕琢,刻鏤钻笮。穷妙极巧,旷以日月,然后成器。”
(2).十分巧妙。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晋文公梦:“ 城濮 文公 之梦, 子犯 解得极巧。”
《漢語大詞典》:灵思(靈思)
(1).神灵的思绪。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天人合应,幽显呈朝,灵思孤出,神模独涌。”
(2).巧妙的构思。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画工:“观此,知画工虽小道,贵有格致之功,且必运以灵思。”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每个角落里,每扇窗子边,都印上艺术的灵思的标记,流荡着和悦恬美的空气。”
《國語辭典》:取巧  拼音:qǔ qiǎo
1.求取工巧。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隐秀》:「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
2.找机会。《金瓶梅》第三七回:「你闲了,到他那里取巧儿和他说,就说我上覆他。」
3.以狡猾的手段避免繁难或谋得利益。如:「为了新产品的畅销,公司每个同仁无不竭尽心力,没有人取巧。」《歧路灯》第三四回:「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如何取巧弄诡之处,真正一言难罄,抑且挂一漏万。」
《漢語大詞典》:巧法
(1).取巧以避免触犯法令;枉法,玩弄法令。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清 方苞 《狱中杂记》:“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
(2).巧妙的方法。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