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版筑(版築) 拼音:bǎn zhú
1.筑墙时,用两版夹土,以杵把土捣实,称为「版筑」。《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也作「板筑」。
2.比喻地位低贱的人。也作「板筑」。
《國語辭典》:壁垒(壁壘) 拼音:bì lěi
1.军营的围墙。后泛指防禦工事。《史记。卷九一。黥布传》:「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元。张翥〈〉:「四郊多壁垒,万里半烟尘。」
2.比喻对立事物间的界限。如:「壁垒森严」。
《漢語大詞典》:进筑(進築)
谓军队推进并构筑工事。
《宋史·食货志上三》:“其后 陕西 诸路又连岁兴师,及进筑 鄯 湟 等州,费资粮不可胜计。”
《宋史·食货志上四》:“ 河东 进筑堡砦,自 麟石 、 鄜 、 延 南北近三百里。” 宋
陈亮 :“因命诸州转城进筑,如三 受降城 法,依 吴 军故城为 蔡州 ,使 唐 邓 相距各二百里,并 桐栢山 以为固。”
《國語辭典》:天井 拼音:tiān jǐng
1.屋顶的方形木架。晋。
陆机 〈〉诗三首之三:「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2.院落的通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遂将弹弓拿了,走出天井来,向腰间锦袋中取出两个弹丸,拿在手里。」
3.正房与厢房间的隙地。
《國語辭典》:山寨 拼音:shān zhài
1.山林中筑设防守工事的山庄。《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
2.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只因山寨中多事不便,日前曾分付孩儿们,凡遇苏州客商,不可轻杀。」
《國語辭典》:长围(長圍) 拼音:cháng wéi
1.为蓄水而筑的长堤。《南史。卷三二。张邵传》:「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
2.长形的防禦工事。《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超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
《漢語大詞典》:冬卿
(1). 周 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政溢闻听,念兹徵还,位冠冬卿,职重邦计。”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伊昔 玄宗 朝,冬卿冠鸳鸞。” 宋
叶适 :“天许会逢,上命亲近,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2). 南朝 梁 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
《隋书·百官志上》:“诸卿,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臚为鸿臚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
《漢語大詞典》:垒壁(壘壁)
(1).军营的围墙或工事。
《墨子·备城门》:“復使卒急为垒壁,以盖瓦復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七月, 赵 军筑垒壁而守之。” 宋
苏辙 :“息兵而为营,三军之士其心在垒壁,而其气在御。”
(2).犹城堡。 宋
叶适 :“ 春秋 、 战国 之时,画国而守,大为城邑,小为垒壁,百里之国,皆有边面。”
《國語辭典》:炮台(炮臺) 拼音:pào tái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禦性建筑。也作「炮垒」。
《漢語大詞典》:急夫
旧称因工事急迫而调发的役夫。 宋
苏轼 :“水及 徐州 城下……遂起急夫五千人,与武卫奉化牢城之士,昼夜杂作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役夫并无固定的时日规定,在春耕以前调发者称‘春夫’,因工事急迫调发的称‘急夫’。”
《國語辭典》:工事 拼音:gōng shì
凡关于制作、建造等事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深垒(深壘)
筑高墙。谓构筑牢固的工事以自守。
《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孔颖达 疏:“垒,壁也。军营所处筑土自卫谓之为垒。深者,高也,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國語辭典》:阵地(陣地) 拼音:zhèn dì
军队作战时据守的地区。通常筑有工事,可攻可守。
《國語辭典》:撤防 拼音:chè fáng
撤除驻防的军队及防禦工事。《花月痕》第四七回:「此时各道援师,早撤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