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3,分4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州县
扬州
九州
神州
州郡
南州
本州
荆州
中州
西州
一州
江州
杭州
并州
黄州
《國語辭典》:州县(州縣)  拼音:zhōu xiàn
旧时行政区域州与县的合称。《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分類:州县县官
《国语辞典》:扬州(扬州)  拼音:yá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属之。也称为「维扬」。
2.周汉以来,各朝皆置扬州,其地愈后愈狭,治所亦屡有迁易。东汉扬州治合肥,三国吴移治建业,隋改为江都郡,治江都,在今江苏江都县地。由于漕运、盐法的关系,由隋唐至明清,其地繁华冠于全国,后漕运废,盐法改,始渐衰落。也称为「维扬」。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县神州的简称。参见「赤县神州」条。《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京都。宋。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明。于谦〈出塞〉诗:「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3.神仙居住的地方。
《國語辭典》:神州赤县(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国的代称。《晋书。卷三。武帝纪》:「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也称为「赤县神州」。
《國語辭典》:州郡  拼音:zhōu jùn
旧时地方行政区域州和郡的合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漢語大詞典》:本州
(1).指家乡所在的州。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既 ﹞出为 雍州 刺史, 太祖 谓 既 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唐 杜甫 《无家别》诗:“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2).该州。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朕亦惜尔之才,赦尔死罪,謫 黄州 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國語辭典》:荆州(荊州)  拼音:jīng zhōu
地名:(1)古九州之一。今湖南、湖北及四川旧遵义、重庆二府,贵州旧思南、铜仁、思州、石阡等府,及广西的全县、广东的连县,皆属其地。(2)湖北省旧府名。明、清时设置,治所在今江陵县。今湖北省宜都县到监利县的长江流域为其辖境。(3)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國語辭典》:识荆(識荊)  拼音:shì jīng
语本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以识荆指初次见面或见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久闻大德,未遂识荆,辱顾寒居,光辉蓬荜。」《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夜来多蒙小乙官人应付周全,识荆之初,甚是感激不浅。」也作「识韩」。
《國語辭典》:中州  拼音:zhōng zhōu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位居九州正中,故称为「中州」。晋。桓温〈平洛表荐谢尚〉:「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
2.中原地区。《三国志。卷六○。吴书。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
3.全中国。《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唐。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诗:「宸章类河汉,垂象万中州。」
《漢語大詞典》: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漢語大詞典》:西州路
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按, 羊昙 , 谢安 的外甥。后遂以“西州路”为典实,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 谢公 、雅志莫相违。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词:“莫説 西州 路,且尽一杯看。” 清 查慎行 《哭王右朝》诗之二:“ 东山 便是 西州 路,欲学 羊曇 计转穷。”
《骈字类编》:一州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阳 谈笑一州里,从容群吏先。
分类:一州
《骈字类编》:江州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 元稹 得乐天书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分类:江州
《高级汉语词典》:杭州  拼音:háng zhōu
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分类:杭州
《國語辭典》:并州  拼音:bīng zhōu
地名。古十二州之一。虞舜以今河北省的旧正定、保定及山西的旧太原、大同等府为并州,周制同虞。汉以今山西省及陕西的旧延安、榆林等府地为并州,北朝至唐则专以今山西省旧太原府为并州。
《国语辞典》:黄州(黄州)  拼音:huáng zhōu
城市名:(1)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有赤鼻矶,苏轼游于此,而作前、后赤壁赋。(2)韩国黄海道西北部的都邑。为棉花、大豆等的集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