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
词典
1
分类词汇
7
其它
1
分类词汇
剡溪
天姥
清风岭
龙藏寺
越剧
的笃班
两火一刀
《國語辭典》:
剡溪
拼音:
shàn xī
河川名。位于浙江省嵊县南,为曹娥江的上游。有二源,一出天台县,一出武义县,晋时王徽之尝雪夜访戴逵于此。
分類:
剡溪
水名
上游
浙江
嵊县
《漢語大詞典》:
天姥
山名。在 浙江省 嵊县 与 新昌县 之间。
《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
》
:“ 天姥山 在县南八十里……
《后吴録》
云:‘ 剡县 有 天姥山 ,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謡之响。’”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
诗:“暝投 剡中 宿,明登 天姥 岑。”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 越 人语 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覩。”
分類:
山名
浙江
嵊县
《漢語大詞典》:
清风岭(清風嶺)
山名。在 浙江省 嵊县 北。岭多枫树,因名 清枫岭 。 宋 末 临海 民妻 王氏 为 元 兵所掠,过此岭石,啮指写诗石上,投崖而死。后人因易名为 清风岭 。参阅 清 潘永因
《
宋稗类钞·贞烈
》
、
《嘉庆一统志·绍兴府一》
。
分類:
山名
浙江
嵊县
枫树
《漢語大詞典》:
龙藏寺(龍藏寺)
(1).寺名。(1)在 浙江省 嵊县 之北。 南朝 梁 天监 二年建,号 龙宫院 。 李绅 少年时寓此处。 宋 大中祥符 元年赐今名。(2)在 河北省 正定县 东。 隋 开皇 六年建,初名 龙藏寺 ,后名 龙兴寺 ,一名 隆兴寺 。 清
郭棻
《
畿辅通志·祠祀
》
:“ 龙兴寺 :在府( 真定府 )治东, 隋 开皇 六年建,初为 龙藏寺 。”
(2).见“ 龙藏寺碑 ”。
分類:
寺名
浙江
嵊县
天监
《國語辭典》:
龙藏寺碑(龍藏寺碑)
拼音:
lóng zàng sì bēi
隋开皇六年(西元586)所建立的石碑,在今河北省定县东龙藏寺。石碑上字画遒劲,上承六朝馀风,下开欧虞之体,堪为隋碑第一。
分類:
正书
书法
《國語辭典》:
越剧(越劇)
拼音:
yuè jù
流行于浙江省的剧种。发源于嵊县。唱腔为上、下句变化反覆,曲尾加「啊呵令哦令哦」等人声帮腔。遇到朗诵性较强的唱段,鼓师一手敲笃鼓,一手敲尺板,除演员清唱的声音,便是「的的笃笃」的拍板声,故也称为「的笃戏」。最初以男性艺人为主,至民国十二年,嵊县一位男艺人金云水开办女子小歌班,此后越剧渐以女演员为班底,而演出的剧目亦偏向描述儿女之情的文戏,故也称为「女子文戏」。常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西园记等。
分類:
越剧
戏曲
曲剧
剧种
起源
源于
浙江
嵊县
《漢語大詞典》:
的笃班(的篤班)
清 末在 浙江 嵊县 一带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吸收绍剧等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后来进入 上海 ,称为绍兴文戏,1942年起改称越剧。 许杰
《的笃戏》
一:“县党部书记长的夫人 张太太 ,决定要看的笃班去。”
分類:
浙江
嵊县
山歌
小调
基础
《漢語大詞典》:
两火一刀(兩火一刀)
“剡”字的隐语。指 剡县 。 浙江 嵊县 旧名 剡县 ,其地有 剡山 、 金庭山 诸胜。 唐
罗隐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
诗:“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 宋
赵抃
《次韵郡斋偶成》
:“两火一刀名素胜,十分双涧地长灵。”
分類:
浙江
嵊县
旧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