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崩腾(崩騰)
(1).奔腾。 唐 张籍 《废居行》:“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难唯空宅。” 宋 苏辙 《江涨》诗:“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崩腾没州渚,淫溢侵蓬蒿。”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你道是善相持,能相竞,用不着喒军马崩腾,武艺纵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 阳 笑曰:‘海风引舟,亦可作一调否?’ 十娘 曰:‘可。’即按絃挑动,若有旧谱,意调崩腾;静会之,如身仍在舟中,为颶风所摆簸。”
(2).奔走,奔波。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且当竹柏其行,使岁寒而无改也。何有便当崩腾竞逐其闒茸之徒,以取容於若曹邪?” 唐 高适 《送蔡山人》诗:“丈夫遭遇不可知, 买臣 主父 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前蜀 贯休 《题兰江言上人院》诗:“只是危吟坐翠屏,门前岐路自崩腾。”
(3).动荡,纷乱。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崩腾 永嘉 末,逼迫 太元 始。”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自天数云否,朝祸荐臻,东夏崩腾,西京荡覆。”
(4).形容杂乱之貌。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羣蛰惊春雷。”
(5).飞扬,纷飞。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國語辭典》:山崩  拼音:shān bēng
是指在重力的影响下,块体沿著一段山坡下滑的现象。山崩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大量的水,导致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丧失其稳固性而下滑。也称为「坍方」。
《漢語大詞典》:山崩川竭
亦作“ 山崩水竭 ”。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国语·周语上:“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 蜀郡 本 汉 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清 姚燮 《双鸩篇》:“郎饱妾共饱,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
《漢語大詞典》:崩奔
(1).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 唐 李白 《大鹏赋》:“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宋 黄庭坚 《阻风铜陵》诗:“洪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
(2).奔波;奔驰。 唐 杜甫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仇兆鳌 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 元 王逢 《题马洲书院》诗:“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明 唐顺之 《双寿图歌》:“千年神物照魑魅,满山精怪争崩奔。”
《國語辭典》:土崩  拼音:tǔ bēng
原指土石崩落、毁坏。比喻崩溃破败,无法收拾。《文选。潘岳。西征赋》:「势土崩而莫振,作降王于路左。」
《漢語大詞典》:崩云(崩雲)
(1).碎裂的云彩。多形容波涛飞洒的样子。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言波浪飞洒,似云之崩,如雨之屑也。”
(2).指使云崩裂。形容波浪腾涌之高。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四:“激浪崩云压五湖,天风吹断海城孤。”
《國語辭典》:分崩  拼音:fēn bēng
1.分裂。《文选。钟会。檄蜀文》:「往昔汉祚衰微,率土分崩。」《文选。潘岳。西征赋》:「踰十叶以逮赧,邦分崩而为二。」
2.决裂、闹翻。《红楼梦》第七○回:「彩云因近日和贾环分崩,也染了无医之症。」
《國語辭典》:崩摧  拼音:bēng cuī
崩塌、毁坏。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骈字类编》:天崩
中山王 文木赋 隐若天崩,豁如地裂。
《骈字类编》:崖崩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漢語大詞典》:崩石
损坏的刻石。指残碑。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 巢 风寂寥, 羲 埃绵邈。”
分類:损坏刻石
《韵府拾遗 蒸韵》:后崩(后崩)
扬雄冀州牧箴初安如山后崩如崖
《漢語大詞典》:崩坏(崩壞)
(1).塌毁。 汉 枚乘 《七发》:“覆亏邱陵,平夷西畔。崩坏陂池,险险戏戏。”《水浒传》第十回:“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2).败坏衰落。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君道崩坏,下乱,百姓将失其所矣。”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常痛诗道崩坏……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清书》:“新説方炽,古学崩坏,言之伤心。”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是常常会有近似带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然而其实并非真的革命文学。”
《漢語大詞典》:沙崩
(1).沙岸崩塌。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先寄严郑公》诗之四:“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十六:“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宋 方岳 《不寐》诗:“草合防游屐,沙崩压钓舟。”
(2).如沙崩塌。比喻崩溃,溃败。 唐 胡曾 《咏史诗·阿房宫》:“新建 阿房 壁未乾, 沛公 兵已入 长安 。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鉅鹿 沙崩, 长平 瓦碎。豺虎相临,蛟兕俱退。”
《漢語大詞典》:崩离(崩離)
(1).倒塌断裂。 宋 苏舜元 苏舜钦 《地动联句》:“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明史·马从聘传:“言近日 泰山 崩离,坼者里餘,由开矿断地脉所致,当速罢。”
(2).犹言分崩离析。 汉 韦孟 《讽谏》诗:“庶尹羣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 周 以坠。”《宋书·索虏传》:“今 宋 室衰微,凶难洊起,国有杀君之逆,邦罹崩离之难,起自萧墙,衅流合境。”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珽神道碑》:“自中州圮坼,上国崩离, 魏 氏忘其宝图, 齐 人弄其神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天下自 广明 之后,崩离板荡,垂四十年,诸侯角立。”
《國語辭典》:崩裂  拼音:bēng liè
物体猛烈分裂成若干部分,称为「崩裂」。《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