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蛟,字巨峤,陕西庆阳府安化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陕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操行方洁,为文宏辨。以户部主事榷税临清,革去一切陋规,省民数万金,吏民戴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1638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似曲谨而内实阴狠。诬劾钱谦益结党受贿,乃得帝意,渐任用。寻诏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又阴结太监、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为首辅。执政八年,排斥异己,迎合帝意,并图谋起用魏忠贤旧党。崇祯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崇祯十年免职。卒谥文忠。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天启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雪峤,宁波人。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鄞县朱氏子。二十九岁出家。行脚无有人处。后访秦望山妙祯山主。主举他心僧因缘。一僧参曰。那里来。僧曰天竺来。他心曰。我闻有三天竺。你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师自是疑情顿发。次日曳杖至石头上高提曰。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忽前后际断。返天台。抬头见古云门三字。大悟。途中作偈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根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影。见得他时打断筋。因入双髻。诛茅。次参云栖龙池。出世日。拈香供云门匡真偃禅师。后东塔开堂。又供龙池。示疾书偈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塔全身于云门。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圆信。京兆之房山人。薙发白云山。礼大僧德敬为师。往来上方红螺之间二十馀年。行脚所至。为武林淮安六安终南。每住辄数载。以嘉靖庚申。至太岳驻锡虎耳岩穴。而哮者争避匿去。倚石为屋。稍稍剪夷其积。圜瓢数十馀。踞石沿涧。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累累如笠。岩上莲池二。阔可二丈。旱岁不竭。蓬室三方广当身。所得一缕一粲。尽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数年。遂成丛林。倾震旦。士女号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岩。犹未跻岳也。至岩不头面顶礼者。自以为悭缘。必痛哭去。否则谨伺岩扉外。经数日得一见。则喜过望。以故。虎耳岩之名。遍天下。计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来。耆宿之著闻。未有若师者也。然师务为密行。不以解显。应机之言。多依孝敬。抚摩煦煦。犹乳母之于骄子。金钱涌而至。拒不纳。有赠糈者。付尝住作供。四十馀年。影不出山。趺坐一龛中。如朽株。虽利根之士好为奇谈。诡学者睹其颜。莫不肃然增敬。师夏腊最高。逆其生。当在宣成间。诸徒属。试以腊叩。不答。尝简其箧。得旧𦇧衣。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复不答。后终于山慈圣出藏金。为师治塔焉。严蓬头者。襄人。日诵弥陀佛数万声。性高洁。施赀尝累千金。挥之如尘土。踪迹甚异。人不得而凡圣之。亦绝世奇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或云。不二。姓徐。世为襄善门。徐生长。不二送出家。挈妻入五台山修行。不二寻觅父母累年。得于冰雪堆中见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远远奔来。汝以我为父母。我已出家。以我为知识。我未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绝顶。一间草屋。了办自已不暇。尚当为生死爱情所使。至于此乎。速去。无落吾事。不二遂南还。居虎耳岩。为世大知识。虽不二灵根夙种。固有自来。而开发之助。亦繇父母。团圞一门。又出襄地。或自庞家人再出。不可知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雪峤圆信禅师者。四明人。姓朱氏。出龙池传禅师之门。首住径山。终于会稽云门。诸方服其神骏。推尊之曰信公。高怀无我。至性不羁。笑骂自繇。人天罔测。卸胜劣之戈甲。劈今古之藩篱。纵饶一问十答。而紫罗帐里。不撒真珠。假使未闻先悟。而千丈岩门。尤遭点额。大有伤弓之鸟。见形高飞。所以短贩之徒。望风栗足。故虽独据胡床。不啻冲霄野鹤。以至屡迁名刹。仍然本色山翁也。公生九岁。闻弥陀经。即知有出世法。于是。读书常诺诺。而罢之。然词语绝尘。风仪潇洒。犹王谢之玉壶冰映。又爱与方客游。游必领益。年二十九。竟去家矣遂。访妙祯禅宿。于秦望峰下。祯举古激之。公反覆研究。连七日不知寝食。忽仆于石。前后际断。如日轮迸空。天地一色。冲口得偈。势不自禁。欲往天台寻印證者。度若耶溪。忽翘首。见古云门三字。得大休歇。乃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跟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迹。见得他时打断筋。遂别策。入双髻峰萝龛石室。灰世忘缘。间发新声。豪吟达旦。而刀斧无痕。诸方景焉时有云栖高弟闻谷者。雅相敬善。一日谷行脚回。举幻有传和尚相见机缘。且称传公葆重。有类明教嵩。枯淡过于馀杭政。其接人真西河狮子也。公乃三诣龙池。契其机。与悟修二禅师。为雁行焉。后悟主天童。修主磬山。公独庵居。垂三十载。黄公端伯。余公大成。请就径山祖庭。升座拈提临济宗旨。端伯还西江。于崇祯庚辰。以庐山开先寺迎公。诸山宿衲俱集。公一以胎风簸雨之舌。振其拈花落草之机。或不耐公笑詈而去。或经公指唤。而心旷神怡。公忽拽杖还旧隐。众惊遮挽之。不可。时往来衲子。传天童规制宏壮。条令斩新。乃至运瓦搬石。伺杵负薪。无不彻底为人。公独骂之。逮天童讣至。公又恸之。侍僧曰。大师昔何骂。今何恸也。公良久。抚膝而起曰。咦。我掌宁独鸣乎。遂躬至天童。书挽章而奠之。词曰。同出龙池入路长。吴兴分袂过钱塘。多年挂锡玲珑石。今已藏身寂寞乡。云面揭开红日。眼山眉愁断白花。香离离一片苦心事。且道何人在影堂。北还。又入龙池。于传公塔前。拈香曰。桐棺山下养龙池。步入凉风觅我师。当户娑罗空腹树。迎阶芳草昔人眉。追思滴血曾留偈。会写传灯嗣法诗。今日塔前成九顿。流源千载继孙儿。耆旧乃请示众。公曰。我昔第三度登龙池。先师曰。你草鞋犹未脱也。我道。何处见草鞋来。先师微笑而止。我即呈偈曰。数载龙池三度登。重重问话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双髻峰头一个僧。又思。当初在山阴。看云门语录。得他的力。又在云栖。亦有机录。岂可忘却。所以云门云栖一齐拈香供养。诸方便道径山遥嗣云门。径山以为不然。瓜有根树有叶。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岂可孤负禹门先师。断断无此理也。然宗门事。把住也繇我。放行也繇我。有时作宾。有时作主。有时宾主齐彰。有时宾主双忘。此乃临济家机用。人天莫测。庸人岂得知也。还双径。禾城道俗。以东塔禅林。坚致于公。公为笑留。名缁贵素。日绕枝藜。公眼幻青白。众益心惊。晚住云门。公年七十有六矣。机用益峻。精神益劲。尝自号曰青狮翁。或称语风老人。又曰迦那尊者。每携童子山游。人见访。或打觔斗。人拟议。叱退之。雏禅窃论公弗恤也。顺治丁亥中秋。谓弟子曰。古人立化的也有了。坐亡的也有了。至倚杖倒卓都有了。毕竟老人。怎生去好。语讫大笑。书片纸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乃入寝室。憨卧数日。忽起坐。索茶而啜。连唱雪花飞之句。擎杯脱去。世龄七十七。瘗全身于云门。庚子朝廷。慕之赐帑全五百。并委书弘觉忞禅师。而新公之塔。又临公顶相于宫中。而事焉。公居开先时。弘觉为西堂。洎嗣天童。而公独钟爱之。故弘觉禅师。以犹子。纪公千秋之纲目。甚详也。 赞曰。整齐法运。临渊履冰。爰师笃慎其心也。蠡测者谓。师蹶弛自了则优。为人则寡。盖明之中叶。少室宗风。循规蹈矩。如喑若聋。非师濯之以清泉。激之以霜钟。则天方梦梦耳。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信,字雪峤。姓朱氏,鄞人也。年二十九,始为僧进具。欲往天台访寻知识印證,忽举头见古云门三字,豁然大悟。遂返缚茅双髻峰,复以偈谒云栖,更参龙池,室中机契。万历间迁径山,复住庐山,尝作《净土诗》,自叙云:“甲子秋,游黄山,直上危峰绝顶,若升忉利,忽空中人语:‘比丘久隐,时当弘法,众生差异,善调伏之。’”知净土百咏,成于黄海光明顶也。崇祯八年,中丞余大成、司理黄端伯访信径山,即请开法。丁亥八月二十六日示疾,书偈端坐,索茶,饮半盏而寂。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如璨(?—1645年),又作李汝灿,字用章、衡峤,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葛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如璨是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湖广蕲水知县,转任刑科给事中。崇祯十年(1638年)闰正月,因为朝廷渴求直言,他上陈回天四要,谈论财用政要弊病,大意指:「国家祖制原本是好的。但自从不用军而设兵,人民开始不得安身;自从屯军不耕而收饷,农夫开始不得维生。有兵不练习,士兵增加而饷粮减少;有饷不核查,饷粮多而多假冒士兵。近来核实使四出查核,而屡闻他们聚敛饷粮,冒名占有者没有又减少,可谓有才能吗!魏呈润、詹尔选、李化龙、刘宗周都是一上表问题就遭罢黜,今天皇上下诏求直言,若能倘赦免他们,收为左右,那样直言可以不求而至。辅成君道,尤其在于大臣,今天大臣瞻前顾后,结党营私,又怎能怪经常发现盗贼啊。」崇祯帝怒,将李如璨入狱及削籍。黄道周营救未果。弘光帝继位,起用李如璨继续担任刑科给事中,清军破南京,他身著丧服,伤心哀号,作祈死文以祈死,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马维陛(16世纪—1630年代),号芝峤,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一说会稽县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马维陛中举人,次年(1619年)联捷进士,授广东东莞县知县。县邑临近海边多海盗,他理清保伍、严设斥堠,有发现盗贼立刻拘捕,人民因此生活安稳;同时他又平反冤狱,得居民称颂为如若神明。不久他升任工部主事、郎中,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以他勤奋谨慎派往任职瑞州知府。府中多积欠税款,马维陛不忍心催税使人民受困,决定接受处罚降级。他身体羸弱,以双亲年老乞求辞官供养老人,巡抚解学龙惋惜他的贤能挽留,他拒绝而离去;经当地人民大呼后勉强留任,然而他东望哭著说:「我死了也是官了。」崇祯九年(1636年),父亲逝世,他回乡奔丧,安葬后过度伤心年多后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朱陛(1592年—1630年),字伯升,号圆峤,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军籍。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三甲四十九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最初担任江西安福知县,增运船价以苏运军之苦,禁私桶折乾及验米色,以清漕运之弊。次年丁艰,服阕,六年(1626年)起补安徽休宁知县,新学宫,礼贤士,立法征收,不扰于民。浚河渠,缮社坛,决讼明敏,崇祯三年(1630年)积劳致疾而卒。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仲熊,号沧峤,直隶永年县人。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礼部观政,八年授中书舍人,十二年任陕西乡试副主考官。明亡仕清,官御史,巡按广西。后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顺治五年为山东乡试考试官,六年二月,升湖广按察使司佥事、管分守上湖广道参议事,七年七月坐规避不赴任,被削职为民。
胡以温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以温(1624年—?),字公峤,清朝宣化(今河北宣化)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1646年),考中进士,授江西乐安县知县,后被议罢职。
赖鲲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西会昌人,字沧峤。其父曾在邑西辟霞绮园,与弟读书其中,邑中文人多为题咏。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其中,因辑投赠之作,为《友声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四
王培荀,字雪峤,淄川人。官四川知县,与王者政合刻《蜀道联辔集》。
朱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3—?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赤城,号巨山。工画花鸟、草虫、人物,又善写真。喜作径丈大松,苍翠浓郁,得未曾有。写荷花尤能独出新意。年八十余,神完气健,终日作画不倦。
李匡师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匡师(이광사,1705年—1777年),朝鲜王朝后期的大书法家。字道甫,号圆峤,本贯全州,是朝鲜定宗之子德泉君的后裔。父亲是礼曹判书李真俭。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拔(1713-1775年),字清翘,一作靖峤,号峨峰,四川省犍为县玉津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十九。乾隆辛末年进士,后任湖北分巡荆南道,管辖荆州、宜昌、施南今湖北恩施等地兼管峡江航道的治理和水利事业。(王家德《李拔与三峡石刻》,《四川文物》1994)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谭垣(?~?),字牧亭,号桂峤,江西龙南人。清乾隆十三年 (1748)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任凤山知县。缉盗安民,尤重建设。秩满,士民伐石纪绩。据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记载:「县境东倚傀儡山,故盗薮也。宵小出入,闾阎恒有戒心。垣甫下车,搜缉靡遗,悉置之法。自是,阴阳和,风雨节,年谷顺成,俗敦礼让,迄全郡迤南至琅峤二百馀里之内,桑麻蔽野,弦歌相闻,熙熙然也。而垣之求治,犹日昃不遑食,或夜则达曙忘寝,必使案无停牍,刑协于中而后止。在任三年,以次辟讲学书院,修厅事前后堂,改建天后宫,悉捐廉俸倡之。他若农田水利、险隘关塞之尤急于国计民生者,莫不釐然毕举。丁亥(1767)四月,秩满当迁,士民爱戴,不忍舍,相率走郡城,吁大宪,乞闻于朝。宪以格于例,不得已,慰劳而遣之。士民既不获请,退而伐石纪绩,以示不忘。」按士民所立「邑侯谭公德政碑」,在凤山旧治(今左营)天后宫之左壁。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江宝钗撰)
维基
谭垣,字牧亭,号桂峤,江西省赣州府龙南县人,同进士出身。乾隆十三年(1739年)登戊辰科进士。曾任建宁府政和县知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五月,调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任内缉盗安民,重视建设。三年后届满,士民依依不舍,刻立「大邑侯谭公德政碑」以为纪念,其碑在凤山县旧城(今高雄左营)敕建天后宫,战后置于新吉庄兴隆净寺内。谭垣后升任道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王苏,字侪峤,江阴人。乾隆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卫辉知府。有《试畯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