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34,分3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千岩
岩壑
岩廊
岩下
岩前
岩谷
岩岩
岩穴
巉岩
岩阿
岩花
岩石
灵岩
岩扉
岩栖
《骈字类编》:千岩(千岩)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唐 杜甫 木皮岭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漢語大詞典》:岩壑(巖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漢語大詞典》:岩廊(巖廊)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
(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高级汉语词典》:岩下
山崖之下
《骈字类编》:岩前(岩前)
唐 崔日知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并呈诸大僚之作 岩前窥石镜,河畔踏芳茵。
唐 胡曾 咏史诗 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漢語大詞典》:岩谷(巖谷)
亦作“嵒谷”。 犹山谷。《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鬱之发,巖谷震惊。”《南齐书·杜京产传》:“谓宜释巾幽谷,结组登朝,则嵒谷含懽,薜萝起抃矣。” 唐 张乔 《题玄哲禅师影堂》诗:“巖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桓荣抱诗书,拾梠逃巖谷。” 谢觉哉 《访广西的笔记三则》:“ 龙胜 完全是山区,入境,车即行岩谷中。”
分類:山谷
《國語辭典》:岩岩(嵒嵒)  拼音:yán yán
高耸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岩岩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國語辭典》:岩岩(巖巖)  拼音:yán yán
1.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文选。潘岳。怀旧赋》:「岩岩双表,列列行楸。」
2.威严。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三:「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3.瘦削的样子。唐。薛能 吴姬诗一○首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
《國語辭典》:岩穴(巖穴)  拼音:yán xuè
1.山岩的窟穴。《庄子。山木》:「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一》:「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2.隐居而不做官。《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其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分類:岩穴山洞
《國語辭典》:巉岩  拼音:chán yán
险峻的山石。如:「望眼过去,只见巉岩林立。」
《國語辭典》:巉岩(巉巖)  拼音:chán yán
危峻的山石。唐。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宋。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
《漢語大詞典》:岩阿(巖阿)
山的曲折处。 汉 王粲 《七哀诗》:“山岗有餘映,巖阿增重阴。”《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 吕良 注:“巖阿,山曲也。” 宋 欧阳修 《伊川独游》诗:“巖阿谁可访,兴尽復空还。”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坐想洪荒初,神 禹 未开凿,汎滥没巖阿,云巢栖海若。”
分類:曲折
《骈字类编》:岩花(岩花)
唐 李乂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 涧筱缘峰合,岩花逗浦飞。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唐 李咸用 春风 辇草不消力,岩花应费功。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涧籁添仙曲,岩花借御香。
元 杜本 送李伯循 岩花冉冉难留客,汀草纤纤独倚楼。
元 袁桷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 其二 举袖岩花落,击楫江鸥还。
《國語辭典》:岩石  拼音:yán shí
矿物的集合体,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构成地球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國語辭典》:岩石(巖石)  拼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块。《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閒。」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其上则隐于帘肆之閒,卧于岩石之下。」
2.比喻重臣。宋。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一:「自避远于烦机,久淹回于外服,宜从岩石之望,趣正衮衣之归。」宋。苏舜钦〈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诗:「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
3.构成地壳的矿物。分为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三大类。
《漢語大詞典》:灵岩(靈巖)
(1).指仙山。 晋 庾阐 《孙登隐居》诗:“灵巖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木渎镇 西北。一名 砚石山 。 春秋 末 吴王 夫差 建离宫于此,今 灵岩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 灵巖山 有 夫差 馆娃宫 、 响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径 等胜,固 吴中 丽瞩也。” 清 张怡 《入山闻莺》诗:“不识 灵巖 路,行行转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为 雁荡 第一峰。 明 张煌言 《吴子佩远游雁荡归备述名胜因为诗记略》:“ 灵巖 割元气,阴洞碍朝曦。巖中何所有,万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峰峦回抱,有 玛瑙涧 ,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 山东 长清 东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岩扉(巖扉)
(1).岩洞的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巖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
(2).借指隐士的住处。 宋 陆游 《开元暮归》诗:“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漢語大詞典》:岩栖(巖棲)
见“ 巖栖 ”。
亦作“ 巖栖 ”。
(1).栖宿在山岩上。旧题 师旷 禽经:“山鸟巖栖,原鸟地处。” 张华 注:“山巖之鸟多不巢。”
(2).巢居穴处。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絶交书》:“故 尧 舜 之君世, 许由 之巖栖, 子房 之佐 汉 , 接舆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曰巖栖,栋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隐居。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栖在百层。” 前蜀 韦庄 《赠薛秀才》诗:“欲结巖栖伴,何山好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