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赭土  拼音:zhě tǔ
岩石、土壤风化后,因含有氧化铁而呈赤褐色,故称为「赭土」。
《國語辭典》:油石  拼音:yóu shí
用来研磨精致刀具的工具。通常在使用时要加油润滑。
《国语辞典》:岩礁  拼音:yán jiāo
海洋中隐约浮现水面的岩石。如:「这一带海域有许多岩礁,行船要特别小心。」
《國語辭典》:岩溶  拼音:yán róng
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此地貌,也称为「喀斯特」。
《国语辞典》:冰蚀(冰蚀)  拼音:bīng shí
冰河流动时,其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磨蚀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滚岩(滚巖)
从陡峭的岩石上滚下来的一种技巧。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男女行步皆趫捷如飞,奔马不能及,棘刺毒螫不能伤。其曰滚巖者,人人皆习,悬崖峭壁,人不能攀躋,但敛手足,缩身如蝟,一呼吸间,已从巔而下,一无损伤。”
《國語辭典》:风蚀(風蝕)  拼音:fēng shí
地表受风力吹拂而逐渐被侵蚀,在乾燥地区特别显著。
《漢語大詞典》:风钻(風鑽)
(1).开凿岩石用的风动工具,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作往复运动,冲击钎子。多用于开凿炮眼。也叫凿岩机。
(2).用压缩空气做动力的金属加工工具。用于钻孔。
《國語辭典》:鹅卵石(鵝卵石)  拼音:é luǎn shí
圆滑似鹅卵的石子。《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这姚园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
《漢語大詞典》:浮礁
(1).露出水面的岩石。 许地山 《萤灯》:“那里头有一个浮礁,可容四、五人。”
(2).海鳅的俗称。《宁波府志·盐政·物产》:“海鰍大者长数十丈,海中浮载,如一二里山,俗呼为浮礁,舟行避之。”参见“ 海鰍 ”。
《國語辭典》:海䲡(海鰌)  拼音:hǎi qiū
露脊鲸的别名。参见「露脊鲸」条。
《漢語大詞典》:海鳅
1.即露脊鲸。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 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唐 许浑 《题峡山寺》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
2.小型战船名。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 宋 杨万里 《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而争雄矣,其迅如风,其飞如龙。”宋史·虞允文传:“中流官军亦以海鰌船衝敌,舟皆平沉。”
《國語辭典》:炮眼  拼音:pào yǎn
1.掩蔽工事的火炮射击口。
2.用来装炸药的洞孔。
《國語辭典》:火成岩  拼音:huǒ chéng yán
岩浆在地表或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如花岗石、玄武岩等。
《國語辭典》:勘探  拼音:kān tàn
探查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位置、储量、岩石性质等工作,称为「勘探」。
《漢語大詞典》:凿岩机(鑿巖機)
开凿岩石用的风动工具。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作往复运动,冲击钎子。多用于开凿炮眼。也叫风钻。
《漢語大詞典》:土壤母质
又称“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