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27,分502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山坳
山松
山拥
山子
山图
山心
历山
山口
山水窟
邱山
梅山
二山
山呼
山龙
山情
《國語辭典》:山坳  拼音:shān āo
两山间凹下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随了他一路走去,到一个山坳之处,左右岩崖万仞。」《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穿好了苗锦,赤著脚,到中军帐房里歌舞作乐,却把兵马将士,都埋伏在山坳里。」
《骈字类编》:山松
唐 岑参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 云间独坐卧,祗是对山松。
《骈字类编》:山拥(山拥)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八 禹庙 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阙架云霓。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四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
唐 罗隐 寄剡县主簿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
元 陈基 送侄让从军武安 水通彭子国,山拥楚王城。
元 张翥 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 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
《國語辭典》:山子  拼音:shān zǐ
假山。《金瓶梅》第十六回:「先拆毁花家那边旧房,打开墙垣,筑起地脚,盖捲棚山子,各亭台耍子去处。」《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见那园里高高低低都是太湖石堆的玲珑山子,山子上的雪还不曾融尽。」
《漢語大詞典》:山图(山圖)
(1).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山图:“ 山图 , 陇西 人也。少好乘马,马蹋之折脚,山中道人教服地黄、当归、独活、苦参,服一岁而不嗜食,病愈身轻。追道人问之,自云:‘五岳使,之名山採药。能随吾,汝便不死。’ 山图 追随之六十餘年,归来行母服於冢间,期年復去,莫知所之。”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 莋都 ﹞土出长年神药,仙人 山图 所居焉。”文选·左思〈蜀都赋〉:“ 山图 采而得道, 赤斧 服而不朽。” 李周翰 注:“ 山图 、 赤斧 ,列仙名。” 明王錂《春芜记·寻真》:“ 山图 、 赤斧 堪为侣,笙鹤冷风起。”
(2).描绘山川形势的舆图。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 宋 宋祁 《送馀姚尉顾洵美先辈》诗:“山图 禹穴 近,涛气 伍 神骄。”
《漢語大詞典》:山心
(1).隐居山中的心情。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野情风月旷,山心人事疏。” 清 厉鹗 《八月八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山心本清虚,诗骨不柔脆。”
(2).山中。 元 袁桷 袁裒 《东湖联句》:“海眼藏龙窟,山心射鹿田。” 明 袁宗道 《保安驿道中》诗:“暝烟连雨脚,云气起山心。” 清 朱彝尊 《入上方山》诗:“山心夜不寐,冻雀喧前牕。”
《國語辭典》:历山(歷山)  拼音:lì shān
山名。相传舜初耕于此。历山所在的说法很多:(1)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又名雷首山、历观,上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2)位于山西省翼城东南,上有舜王坪。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3)位于山东省历城县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也称为「历山」、「千佛山」。(4)位于山东省濮县东南,上有陶墟,相传舜耕陶于此。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注》。(5)位于浙江省馀姚县西北,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
《國語辭典》: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两山间交会的隘口。唐。常建〈张山人弹琴〉诗:「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香。」
2.山洞口。唐。王维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琴等弦乐器上端架弦的部位,及箫管的吹窍部位,均称为「山口」。
《漢語大詞典》:山水窟
风景佳胜之处。 宋 苏轼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 餘杭 自是山水窟,侧闻 吴兴 更清絶。” 元 王恽 《涌金游》诗:“我来爱此山水窟,天气着物清而温。”
分類:风景
《漢語大詞典》:邱山
泛指山。《淮南子·兵略训》:“止如邱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遽蒙圣恩,反迁华省,邱山施重,报效何阶。” 清 郑世元 《感怀杂诗》之一:“大义在不辱,守身重邱山。”
分類:
《漢語大詞典》:梅山
(1).山名。在今 浙江省 绍兴县 境。传说为 汉 梅福 隐处之一。 宋 陆游 《梅子真泉铭》:“距 会稽城 东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陆游 《朝中措》词:“明月 梅山 笛夜,和风 禹庙 鶯天。”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县 境。相传为 梅福 赏游处。《清一统志·浙江·宁波府》:“ 梅山 :在 奉化县 南三十里,旧志谓 梅福 尝游此。兀立众山中,峯峦奇秀,北环大溪,下有龙湫。”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境。山上多梅,传为 曹操 行军望梅止渴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县( 含山县 )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 曹操 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栖隐山 。”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县 境。传说为 梅福 隐处之一。《清一统志·安徽·庐州府》:“ 梅山 ……在 舒城县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汉 南昌 尉 梅福 弃官后隐此,亦名 梅福山 。”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东至县 境。《清一统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县 西南十里。 宋 时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於石壁。”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县 、 安化县 间。在 新化 者称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称 下梅山 。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开 梅山 ,置 安化县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县 。1956年在这里建成 梅山水库 。
(8).特指 扬州 梅花岭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宝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骈字类编》:二山
唐 李峤 清明日龙门游泛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元 萨都剌 喜寿里客厅雪山壁图 大江东去流无声,金焦二山如水晶。
分类:二山
《國語辭典》:山呼  拼音:shān hū
汉武帝登嵩山,群臣三呼万岁,称为「山呼」。见《汉书。卷六。武帝纪》。后以此作为臣民祝颂天子之辞。唐。卢纶 皇帝感词四首之一:「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西游记》第一○回:「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也作「呼嵩」、「三呼」、「嵩呼」。
《國語辭典》:嵩呼  拼音:sōng hū
古时对天子的祝颂辞。参见「山呼」条。《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著天子升了宝座,一个个嵩呼舞蹈。」《红楼梦》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漢語大詞典》:山龙(山龍)
(1).指古代衮服或旌旗上的山、龙图案。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孔 传:“画三辰、山龙、华虫於衣服、旌旗。”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诗序》:“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 明 唐顺之 《送孔上公助祭太学归阙里时赐衮衣一袭》诗:“新袞山龙炫,餘堂金石鸣。”
(2).借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袞服。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士服黼,大夫黻,诸侯火,天子山龙。”晋书·舆服志:“王公衣山龙以下九章,卿衣华虫以下九章。”
《漢語大詞典》:山情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峥嶸涧道,盘紆復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明 李梦阳 《涧富岭赴安福》诗之二:“山行忽百里,步步山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