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骈邑(駢邑)
(1).古地名。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论语·宪问:“问: 管仲 。曰:‘人也。夺 伯氏 駢邑 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杨伯峻 注:“ 駢邑 ,地名。 阮元 曾得伯爵彝,説是 乾隆 五十六年出於 山东 临胊县 柳山寨 。他在积古斋鐘鼎彝器款识里説, 柳山寨 有古城的城基,即 春秋 的 駢邑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 桓公 以 管仲 功高,乃夺大夫 伯氏 之 駢邑 三百户,以益其封焉。” 清 赵翼 《石刻诸葛忠武侯像歌》:“夺来 駢邑 人忘怨,茇后甘棠地繫思。”
(2).指相邻的邑县。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序:“六年,至 寿 之駢邑曰 霍山 。山,故岳也,邑赘于趾。”
《漢語大詞典》:东邦(東邦)
(1).古代泛指 齐 鲁 (相当今 山东省 )地区。 唐 许棠 《送刘校书游东鲁》诗:“内阁劳讎校,东邦忽纵游。”参见“ 东鲁 ”。
(2).指 日本 。在我国之东,故称。 郭沫若 《瓶》诗之二二:“邮差过了两遍了,送来了些东邦的时报。”
《漢語大詞典》:东鲁(東魯)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国语辞典》:渑水(渑水)  拼音:shéng shuǐ
源出于山东省临淄县西北古齐城外的河川,西北流经博兴县东南,注入时水。
《国语辞典》:孙炎(孙炎)  拼音:sūn yán
人名:(1)(西元220~265)字叔然,三国魏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人。受学于郑玄之门人,称为「东州大儒」。作《尔雅音义》,始创反切法。(2)字伯融,生卒年不详,明初句容人。善谈辩,从征浙东,以功授池州同知,克处州,授总制,措置有方,后为苗兵所执,不屈而死。
《国语辞典》:碧云寺(碧云寺)  拼音:bì yún sì
位于北平西北香山东麓,乃元朝耶律楚材的子孙特意施舍住宅所建立。寺宇闳丽,是西山名胜之一。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遗榇曾暂厝于此。
《國語辭典》:沙门岛(沙門島)  拼音:shā mén dǎo
岛名。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辖蓬莱市西北方海中,今称庙岛,属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为宋元时期流放犯人的地方,也是海防重地及海运要道。今观光业发达,岛上的显应宫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妈祖庙。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
《漢語大詞典》:柳泉
(1). 清 蒲松龄 的号。《淄川县志·蒲松龄小传》:“ 淄川 蒲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 。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著一时。” 清 冯镇峦 《读〈聊斋〉杂说》:“ 柳泉 《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
(2).地名。在 山东省 淄博市 淄川区 蒲家庄 东山谷中。泉流谷底,谷内绿柳成荫,故名。为 蒲松龄 故居,因而闻名于世。
《國語辭典》:南天门(南天門)  拼音:nán tiān mén
1.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户之一。《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2.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述吏部尚书曹正邦忤魏忠贤被贬,携眷返里,途中遭魏所派心腹伏杀,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姐倖脱,乃偕赴大同投亲。天寒,至广华山,遇大雪,老仆冻死,适大同遣人来迎,乃接玉姐而归。或称为《走雪山》、《官庄堡》、《反大同》。
3.地名。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陕西华山、浙江雁荡山、湖南衡山等山的山口门户之一,多为名胜古迹,其中以泰山的南天门最为著名。
《國語辭典》:大明湖  拼音:dà míng hú
湖泊名。在山东省历城县城内西北隅,以风景著称。
《漢語大詞典》:阿甄
东阿 、 甄城 的并称。两处均在今 山东 境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景公 时, 晋 伐 阿 甄 ,而 燕 侵 河上 , 齐 师败绩。” 司马贞 索隐:“ 阿 甄 皆 齐 邑。《晋太康地记》曰:‘ 阿 即 东阿 也’,《地理志》云 甄城县 ,属 济阴 也。”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西则首仰 阿 甄 ,傍通 戚 浦 。”
《国语辞典》:徂徕山(徂徕山)  拼音:cú lái shān
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县东南,宋代石介曾筑室于此,时人称为「徂徕先生」。也作「徂来山」。
《国语辞典》:沂山  拼音:yí shān
山名。位于山东省沂水县之北,临朐县之南,因位于泰山之东,故也称为「东泰山」。山顶为百丈崖,峭壁参天,瀑布飞溅,蔚为奇观。沂水源于此。
《漢語大詞典》:雩泉
泉名。在 山东省 诸城市 西南 常山 上。 宋 熙宁 八年, 苏轼 守 密州 ,祷雨于此而应,故名。 宋 苏轼 《雩泉记》:“庙门之西南十五步,有泉汪洋折旋如车轮……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 雩泉 。” 宋 苏轼 《留别雩泉》诗:“举酒属 雩泉 ,白髮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復照泉上人。”《嘉庆重修一统志·青州府一·山川》:“ 常山 :在 诸城县 南二十里…… 苏軾 祷雨於此,名曰 雩泉 ,因搆亭其上,作《雩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