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龟阴田(龜陰田,龜隂田)
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 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 清 程梦星 《归画行》:“ 秦 庭忍弃连城璧, 齐 人竟返 龟隂田 。”亦省作“ 龟阴 ”、“ 龟隂 ”、“ 龟田 ”。 唐 骆宾王 《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 蒙岭 出泉茶辨性, 龟田 加火穀占年。” 吴翌凤 注:“ 龟山 北有沃壤,所谓 龟隂 之田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韵》:“ 龟隂 人去少, 舒口 雁来迟。”
《漢語大詞典》:琅邪台(琅邪臺)
亦作“ 琅琊臺 ”。
(1).台名。 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 , 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 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 ,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 ,西距 孟诸 陆。”
(2).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 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 始皇 立层臺於山上,谓之 琅邪臺 ,孤立众山之上。”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 ,骋望 琅琊臺 。”
(3).指 秦 “琅邪台刻石”。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之三:“ 完白山人 书 秦 碑,刓印直是 琅琊臺 。”
(1).台名。 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 , 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 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 ,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 ,西距 孟诸 陆。”
(2).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 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琅邪山 在 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四十里。 始皇 立层臺於山上,谓之 琅邪臺 ,孤立众山之上。”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铭功 会稽岭 ,骋望 琅琊臺 。”
(3).指 秦 “琅邪台刻石”。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之三:“ 完白山人 书 秦 碑,刓印直是 琅琊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