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十说(十说)
宋史食货志隆兴元年臣僚言州县营田之实其说有十曰择官必审募人必广穿渠必深乡亭必修器用必备田处必利食用必充耕具必足定税必轻赏罚必行且欲立赏格以募人及住广西马□三年以市牛
分类:屯田
《漢語大詞典》:田卒
屯田戍边的士兵。史记·大宛列传:“ 仑头 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汉书·西域传序:“ 轮臺 、 渠犂 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国语辞典》:屯所  拼音:tún suǒ
负责管理屯田事宜的机关。《金瓶梅》第七八回:「吴大舅道:『蒙姐夫抬举,年即任便到了,上下人事,倒也都周给的七八,还有屯所里未曾去到任。』」《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陕甘总督升允则请于陕西募水利新军左右两旗,将来拨归屯所,授地使耕,藉广屯政。」
《分类字锦》:给牛(给牛)
唐书食货志上地五十亩瘠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给牛一诸屯以地良薄与岁之丰凶为三等其民田岁穫多少取中熟为率
分类:屯田
《漢語大詞典》:屯耕
屯田耕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昔 石勒 之隶 师懽 ,屯耕于 茌平 。”元史·世祖纪十四:“﹝ 至元 三十年﹞詔边境无事,令本军屯耕以食。”
分類:屯田耕作
《漢語大詞典》:营田使(營田使)
官名,掌管屯田诸事宜, 唐玄宗 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新唐书·宋庆礼传:“以习识边事,拜 河东 、 河北 营田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东 、 西路 招置营田,以 陈恕 等为营田使。”参阅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营田使》
《分类字锦》:屯人
魏书李彪传彪迁秘书丞表上封事七条其三曰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人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馀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蠲其正课并征戍杂役数年之中谷积而人足
分类:屯田
《漢語大詞典》:民屯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元史·兵志三:“ 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参见“ 屯田 ”。
《國語辭典》:屯田  拼音:tún tián
1.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一面驻守,一面垦殖荒地,这种措施称为「屯田」。《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2.职官名。汉代工部尚书中,有屯田郎中,主管户口垦田,是屯田官的开始。晋置屯田尚书;南北朝设屯田郎;隋初称屯田侍郎;唐置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属工部,掌屯田政令。至清末废。
《國語辭典》:屯官  拼音:tún guān
管理屯田事务的官。《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穫成课,为屯官之最。」
《分类字锦》:十屯
续文献通考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乌古孙泽在广西时徼外蛮数为寇泽循行并徼得阸塞处布画远迩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馀户置十屯列营堡以守之陂水垦田筑八堨以节潴泄得稻田若干亩岁收粟若干石为军储边民赖之
分类:屯田
《分类字锦》:十庄(十庄)
续文献通考绍定五年以孟珙为京师兵马钤辖珙刱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垒河经□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边储丰牣
分类:屯田
《漢語大詞典》:屯丁
屯田之人。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核其田为屯田,编其人为屯丁。”清史稿·食货志一:“三年,定屯田官制……改卫军为屯丁。” 沈从文 《边城》二:“这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参见参见“屯田”。
分類:屯田
《分类字锦》:京粮(京粮)
续文献通考元至正十六年命大司农司屯种雄霸二州以给京师号京粮
分类:屯田
《分类字锦》:免徵
续文献通考世宗大定二十一年谕尚书省曰黄河已移故道梁山滦水甚广已尝遣使安置屯田民昔尝恣意种之今官已籍其地而民惧徵其租逃者甚众可免其徵赦其罪仍以官粟赈之
分类:屯田
《分类字锦》:代粮(代粮)
册府元龟唐文宗太和七年以宣武军先置营田别加田卒至是敕罢其卒计所停粮五万七千馀斛节度使杨元卿奏请于营田顷亩之内加税小麦三万九千馀斛以代给其粮而留其卒诏许之
分类: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