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供事  拼音:gòng shì
1.奉养、服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序》:「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
2.职官名。清代宗人府、内阁等衙门设供事,略同书吏。
《漢語大詞典》:躬蹈
亲身履行。 明 张居正 《辛未进士题名记》:“默识躬蹈之士,倜儻非常之人,虽不蘄以言传,而隻辞片语,往往见称於人。”
分類:亲身履行
《國語辭典》:践约(踐約)  拼音:jiàn yuē
履行预先约定的事。如:「既然答应帮忙,就必须守信践约,尽心尽力去做。」
《國語辭典》:赴约(赴約)  拼音:fù yuē
前往参加约会。如:「她特意精心打扮一番才去赴约。」《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恐怕吴衙内也吃醉了,不能赴约,反增忧虑。」
《國語辭典》:人质(人質)  拼音:rén zhì
为了取信于对方而作为抵押,或为对方所拘留的人。
《漢語大詞典》:职劳(職勞)
指履行职务的劳绩。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罢去职劳,正名端揆,俾絶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职劳可举,德懋宜升。”
《漢語大詞典》:克践(克踐)
履行,实践。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团体势力永不发达,而其对於国家之天职,将无术以克践。”
分類:履行实践
《漢語大詞典》:诺责(諾責)
不履行诺言而被责。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寧有己怨。” 孔颖达 疏:“诺,谓许人之物;责,谓许而不与而被责。”
《國語辭典》:失约(失約)  拼音:shī yuē
背约,不依照约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又且张家只来口说一番,不曾受他一丝,不为失约,那里就把来放在心上?」
《漢語大詞典》:事职(事職)
(1).指 周 时冬官的具体职责。周礼·天官·小宰:“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孙诒让 正义:“书·周官 孔 疏引 马融 注云,事职,掌百工、器用、耒耜、弓车之属者。”
(2).职务;职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卷四:“失君人大体,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职。”
(3).履行职务。 唐 韩愈 《崔十六以诗见投因酬三十韵》:“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
《國語辭典》:折箭  拼音:zhé jiàn
1.折断的箭。如:「倘若有违此誓,当如折箭。」
2.把箭折断。如:「古人常用折箭为誓、歃血为盟,来表示承诺誓约。」《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國語辭典》:践诺(踐諾)  拼音:jiàn nuò
履行允诺的话。如:「他向来守信,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必然践诺。」
分類:履行诺言
《漢語大詞典》:成允
犹言履行诺言。书·大禹谟:“降水儆予,成允成功。”左传·襄公五年:“《夏书》曰:‘成允成功。’” 杜预 注:“允,信也。言信成然后有成功。”
分類:履行诺言
《漢語大詞典》:违信(違信)
失信;不履行诺言。东观汉记·郭伋传:“诸儿送出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 使别驾计日告之。既还,先期一日, 伋 谓违信,止於野亭,须期乃入。” 宋 晁补之 《开梅山》诗:“帝王下令万国同,事成违信道不容。”
《漢語大詞典》:蹈正
履行端正。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俾蹈正者有所稟法,怀疑者有所问执。”
分類:履行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