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脱屣(脫屣)  拼音:tuō xǐ
脱鞋子。比喻把事情看很简单,有轻视的意思。《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國語辭典》:倒屣  拼音:dào xǐ
急于迎宾,将鞋子穿反了。《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北史。卷三四。宋繇传》:「每闻儒士在门,常倒屣出迎,引谈经籍。」
《國語辭典》:敝屣  拼音:bì xǐ
破旧的鞋子。比喻毫无价值的事物。南朝陈。徐陵〈禅位陈王策〉:「居之如驭朽索,去之如脱敝屣。」也作「敝蹝」、「蔽屣」。
《國語辭典》:屣履  拼音:xǐ lǚ
鞋子还来不及穿好就举步行路。形容匆忙的样子。《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晋。左思〈娇女〉诗:「动为炉钲屈,屣履任之适。」也作「蹝履」、「躧履」。
《漢語大詞典》:弊屣
破旧的鞋子。喻无用之物。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孟子:“ 舜 视弃天下犹弃弊屣也。”今本孟子·尽心上作“敝蹝”。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诗:“ 黄侯 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官犹弊屣。”
《漢語大詞典》:步屣
(1).行走;漫步。 唐 元稹 《宿层峰馆寄乐天》诗:“奏书金鑾殿,步屣 青龙阁 。” 唐 司空图 《修史亭》诗之一:“篱落轻寒整顿新,雪晴步屣会诸邻。”
(2).指脚步。 宋 王安石 《墙西树》诗:“墙西高树结阴稠,步屣穷年向此留。”
《漢語大詞典》:弃屣(棄屣)
扔掉鞋子。比喻轻视。语出孟子·尽心上:“ 舜 视弃天下,犹弃敝蹝。” 朱熹 集注:“蹝,草履也。”广韵·去寘“屣”下引孟子:“ 舜 去天下如脱敝屣。”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汤师言》诗:“卓行拘常调,微官更数移。君怀同弃屣,吾道叹如丝。”
《漢語大詞典》:屣步
犹徒步。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九:“飞缨入华殿,屣步出重宫。”
分類:徒步
《漢語大詞典》:屣脱
脱下鞋子。语本汉书·郊祀志下:“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后以“屣脱”比喻轻弃而无所顾恋。 明 李东阳 《送户部尚书翁公致政序》:“若屣脱轩冕不復关天下事,此逸民隐士之所为贤,岂大臣所以自处者哉!”
分類:鞋子
《漢語大詞典》:利屣
即舞屣。头小而尖的薄底鞋,缀珠,多有花纹。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轻裙利屣列名倡,春风踏謡能断肠。”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汉 朝就确已有一种‘利屣’,头是尖尖的,平常大约未必穿罢,舞的时候,却非此不可。”参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
分類:缀珠花纹
《漢語大詞典》:蹑屣(躡屣)
(1).拖着鞋走路。形容轻佻冶荡的样子。语本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清 刘光第 《美酒行》:“后堂进高烛,躡屣来名娼。”
(2).谓奔波;远行。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漢語大詞典》:跕屣
亦作“ 跕躧 ”。亦作“ 跕蹝 ”。
(1).拖着鞋子,足尖轻轻着地而行。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汉书·地理志下:“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徧诸侯之后宫。”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跕音蹀足之蹀。躧音屣。’ 臣瓚 曰:‘躡跟为跕,拄指为躧。’躧字与屣同。屣谓小履之无跟者。跕谓轻躡之也。” 清 饶学曙 《估客行》:“弹弦跕蹝市门倚,目成眉语歌儿憨。”
(2).指挟妓冶游。 宋 毛珝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词:“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弹丝跕躧 长安 道。” 清 王韬 《拟请建蒋芗泉中丞专祠议》:“ 粤 东风俗强悍,户多游民,学 东府 之呼卢,效 中山 之跕屣,以樗蒲为生活,至淫荡以倾家。”
《漢語大詞典》:革屣
皮制的鞋。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贵者著革屣,贱者跣行。”
《骈字类编》:双屣(双屣)
屠隆清言方外偶过僧道倒双屣急开竹户迎来座中倘及市朝掩两耳辄敕松风吹去
《漢語大詞典》:游屣(遊屣)
(1).指游览者的步履。 明 袁宗道 《小西天记二》:“余欲与同游诸公,各斥月俸,增刻数片,为后来倡,但游屣匆忙,不能知洞中所缺何经。”
(2).借指游踪。 清 李调元 《得袁子才书奉寄》诗之二:“诗名不让 少陵 占,游屣惟应 宗炳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