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屈戍
屈临
屈意
屈戌
伸屈
屈首
屈服
屈轶
屈体
屈蠖
屈致
屈抑
负屈
屈强
悼屈
《漢語大詞典》:屈戍
(1).即屈戌。红楼梦第七三回:“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滑了屈戍,掉下来。”
(2).指蝴蝶扇铰。 清 陈维嵩 《菩萨蛮·题青谿遗事画册》词之八:“花阴摇屈戍,小妹潜偷覷。”参见“ 屈戌 ”。
分類:蝴蝶屈戌
《國語辭典》:屈戌  拼音:qū xu
用来开阖门窗的环纽。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出得房门去,门上却有屈戌,便把房门拽上,将屈戌搭了。」
《漢語大詞典》:屈临(屈臨)
犹屈驾。敬辞。用于邀请宾客光临。《晋书·贺循传》:“谨遣参军 沈禎 衔命奉授,望必屈临,以副倾迟。” 宋 苏轼 《与范梦得》:“郊外路远,不当更烦屈临。”
《漢語大詞典》:屈意
委屈心意。犹屈就;迁就。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屈意从人,非吾徒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巧娘 言虽愤烈,然自是屈意事 三娘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周武帝 为了专力对 齐 ,屈意交接 突厥 。”
《國語辭典》:屈戌  拼音:qū xu
用来开阖门窗的环纽。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出得房门去,门上却有屈戌,便把房门拽上,将屈戌搭了。」
《漢語大詞典》:伸屈
(1).伸直与屈曲。比喻进和退,得意和失意。 宋 王安石 《圣贤何常施》诗:“圣贤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宋 苏轼 《次韵董夷仲茶磨》:“亦其遭遇有伸屈,岁久讲求知处所。”
(2).伸冤,鸣不平。 明 李贽 《答耿司寇》:“安在其为挫抑 柳老 ,而必欲为 柳老 伸屈,为 柳老 遮护至此乎?”
《漢語大詞典》:屈首
(1).犹埋头。指专心、下功夫。史记·苏秦列传:“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学士文》:“我初闭门,屈首书诗。”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八:“男儿读书良不恶,屈首残编务穿凿。”
(2).低头。屈服顺从貌。《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不能屈首事人,盍适他国。” 明 袁宏道 《答内》诗:“屈首空云事已成,到头转觉官无味。”
《國語辭典》:屈服  拼音:qū fú
1.曲折起伏。《庄子。大宗师》:「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2.低头服输。《后汉书。卷四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宋均》:「彊者为雄,弱即屈服。」也作「屈伏」。
《漢語大詞典》:屈轶(屈軼)
亦称“ 屈佚草 ”。亦称“ 屈草 ”。 1.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屈軼,草也。安能知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尧 时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屈草戒諛,阶蓂纪日。” 唐 李咸用 《读修睦上人歌篇》诗:“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軼佞则指。”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霏。” 章炳麟 《原儒》:“屈軼指佞, 黄帝 骑龙。”
(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 袁 与 薛 ,人中屈軼。”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国为之耸观。”
《漢語大詞典》:屈体(屈體)
(1).谓降低身分。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宿当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
(2).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将相之骨鯁,皆屈体於犬羊。”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
(3).弯曲身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漢語大詞典》:屈蠖
指屈身的尺蠖。亦比喻委屈不得志。 清 方文 《送钱而介归檇李》诗:“蹇予屈蠖归 南都 ,君亦蟠龙卧 东海 。” 清 曹寅 《咏次山藏剑》:“琉璃匣内泊无形,屈蠖龙身自杳冥。”
《漢語大詞典》:屈致
委屈招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庶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唐 白居易 《策林二·尊贤》:“ 孔明 之才非为屈致之士, 刘氏 所以图 蜀 也。”
分類:委屈招致
《漢語大詞典》:屈抑
(1).枉屈;压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欲乞敷奏施行,俾元来屈抑,稍得暴白於四方。”明史·伍文定传:“曾未见有鸣其不平,伸其屈抑者。” 清 王韬 《原才》:“夫天地生才而国家非惟不能用,又从而摧残屈抑之,以自斵其元气,国家何由而盛歟?”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被压服在下级地位的个性,都为自居于上级地位者所束缚、践踏、屈抑、凌虐。”
(2).退让;屈服。 明 方孝孺 《戆窝记》:“ 汉 汲长孺 、 吴 张子布 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明史·文苑传三·蔡羽:“或谓其诗似 李贺 。 羽 曰:‘吾诗求出 魏 晋 上,今乃为 李贺 邪!’其不肯屈抑如此。”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就在至尊的天子之前,都是不肯屈抑的。”
《國語辭典》:负屈(負屈)  拼音:fù qū
蒙受冤屈。明。刘基〈赠周宗道六十四韵〉:「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
《漢語大詞典》:屈强(屈彊)
亦作“ 屈彊 ”。倔强。史记·匈奴列传:“ 杨信 为人刚直屈彊,素非贵臣。”汉书·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 越 ,屈强於此。” 颜师古 注:“屈强,谓不柔服也。”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 吴王濞 骄恣屈彊,猖猾始乱。”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与会开宝塔院》诗:“又效市井态,屈强体非雅。”
分類:倔强
《漢語大詞典》:悼屈
为怀才不遇者感伤。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鉅,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宋 吴子良 《吴氏诗话》卷上:“ 岑参 诗:‘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门吏,还从旧路归。’ 于武陵 祖其语意云:‘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唐 诗人类多哀穷悼屈之语。”